Jump directly to the Content

News & Reporting

羅倫·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逝世:他曾發起數百萬人的短期宣教運動

YWAM創辦人帶領年輕人將福音「一波接著一波」地傳到每個國家。
|
EnglishespañolPortuguêsFrançais简体中文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
羅倫·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逝世:他曾發起數百萬人的短期宣教運動
Image: Image: Courtesy of Youth With a Mission / edits by Rick Szuecs

倫·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這位充滿魅力、具有遠見卓識、曾動員數百萬個年輕人參加短宣隊的青年使命團(YWAM)創辦人週五過世,享年88歲。

在他年僅20歲時,康寧漢在禱告中見到一幅地圖,但地圖在移動。海浪衝擊著各大洲的海岸,退去,然後再次衝擊。他後來回憶,那幅畫面對他來說就像「一部心裡電影」,當他走近一看,海浪是年輕人,「和我同齡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他們在履行大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

這個願景成為青年使命團(以下簡稱YWAM)的核心理念。該機構稱之為「上帝發起的、決定命運的、從上帝而來的奠基性盟約所誕生的新宣教運動。」

康寧漢說,他花了幾年時間才理解他當時看到的畫面。但這最終使他有能力「放鬆」對宣教團隊的管制,能更快速地差派更多人到更多地方「宣揚上帝的真理,展現祂的愛。」

YWAM目前在近200個國家共2000多個地點運作。該機構於2010年停止統計他們總共派遣多少年輕人進行短期宣教,當時的總人數約為450萬人。

史蒂夫·道格拉斯(Steve Douglass)還是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International)的主席時,曾對《今日基督教》:「我喜歡YWAM的精神,也就是願意拿著水槍沖向地獄。」

克里斯·瓦洛頓(Kris Vallotton)是加州雷丁市著名的靈恩派教會,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的主任,他於週五說,YWAM「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宣教機構」。他稱康寧漢為「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信仰英雄之一」。

佈道家葛福林(Franklin Graham)也給了類似的評價。

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主席在社群媒體上寫道:「這個人的一生是如此不可思議。康寧漢允許上帝使用他,他這幾十年來一直是福音的力量。」

康寧漢於1935年6月30日出生在加州的塔夫脫,但在他最初的記憶中,他住在亞利桑那州某處的帳篷裡。他和父母及姐姐正在手工製作土磚,以建造一間五旬節派的小教堂。

聆聽上帝的聲音

湯姆和朱厄爾·康寧漢都是神召會的牧師,也都是五旬節教派的第二代傳道人。朱厄爾從小就在俄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和阿肯色州的灌木叢中學習如何佈道。這對夫婦剛結婚時,他們住在車裡,在德克薩斯州泰勒市的街頭佈道。

這對夫婦教導他們三個孩子為了福音犧牲個人的安逸,親自聆聽上帝的聲音。康寧漢晚年回憶道,他當時學到了聖靈的引領可能攸關生死。有一次,他的父親正在南加州一個小鎮的街頭佈道,他的母親突然說:「我們必須現在就走。上帝說我們必須現在就走!」

就在他們一家人驅車離開時,一場地震搖動了整個小鎮,一大堆磚塊掉在他們剛才站立的人行道上。

「如果上帝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母親朱厄爾說,「祂會直接對你說的。」

年幼的康寧漢第一次聽到上帝的聲音是在他六歲的時候,他後來回憶道,在他九歲之前,他經常聽到上帝的聲音,有時甚至每天都能聽到。13歲時,他和幾個表兄弟在阿肯色州的一個灌木叢中禱告時,收到了一個事奉的呼召。他們在一個週一的晚上禱告了幾個小時,康寧漢感覺自己被神感動了。

他說:「上帝突破了我的理智,讓我清楚地感受到呼召。我毫不懷疑自己蒙召去傳道。」

為了慶祝,母親帶他去鎮上為他買了雙新鞋,並引用《羅馬書》10:15,「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那個星期四,康寧漢在他叔叔的教會進行人生第一次講道。

18歲時,康寧漢有了第一次的宣教經歷。在復活節期間,他和一群年輕人一起前往墨西哥,在這個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挨家挨戶做見證,並在街頭佈道。康寧漢因痢疾住進了醫院,但他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短宣,因為有20人跪在街上承認耶穌基督是主。

第二年,康寧漢進入密蘇裡州斯普林菲爾德的一所神召會學校,中央聖經學院(Central Bible College)。 他和其他三名學生組成了一個名為「解放者(The Liberators)」的福音四重奏樂隊,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唱和佈道。1956年,在一次加勒比海旅行中,他在21歲生日的前幾天看到了年輕人的異象。

「上帝會用你的語言跟你說話,」2022年,他開玩笑地對電視佈道家帕特·羅伯遜(Pat Robertson),「我十幾歲時在加州衝浪時,看到了這些『海浪』。」

康寧漢最初認為,也許這個異象意味著他應該從事教學或教師培訓工作。1957年,他從中央聖經學院畢業,獲得聖經和基督教教育學位,並前往南加州大學(USC)攻讀教育碩士學位。

聖經學校的失敗

然而,在康寧漢撰寫關於聖經學校的論文時,他開始感到失望。他考察了世界各地共72所學校,發現對世界福音傳播產生重大影響的學校少之又少。多數的畢業生甚至沒有進入事工,更別說成為那種能把福音傳到地極的傳道人了。

與此同時,康寧漢開始在南加州的神召會做青年事工,他的父親當時是神召會的副會長,主要負責建立教會和宣教工作。但康寧漢對此也感到失望。

1985年,他對《魅力》雜誌說:「年輕人都很聰明,也很有熱誠。但我必須承認,我為他們策劃的活動多數都很空洞。它們沒有抓住年輕人的心,因為它們沒有挑戰。我們都渴望挑戰,尤其在我們十幾歲和二十出頭的時候。我們喜歡巨大的挑戰。」

康寧漢發現,他很善於激發年輕人的熱情,說服他們為福音做些大膽的事,但他們卻無事可做。神召會說,如果他們想成為宣教士,就必須去學校接受大約七年的教育和訓練。

康寧漢抱怨說,「但到了那個時候,多數人都會忘記他們的火熱激情。」

他開始嘗試短期宣教,1960年春假期間帶領約100名五旬節派的年輕人前往夏威夷。雖然挑戰重重——許多年輕人把這趟旅行當成春假,但康寧漢堅信這是全球佈道的新模式。年輕人熱情高漲,進行短宣旅行,自費或自籌資金,向世上每一個人講述耶穌。

那年夏天,康寧漢去考察年輕宣教士可以去的地方。他去了日本、香港、泰國、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埃及、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土耳其、希臘、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英國。他開始為1961年制定宏偉的計劃。

然而,神召會的領導階層認為康寧漢的計畫過於龐大。神召會提出給他工資,讓他負責創建青年宣教計劃,但他們希望以更溫和的方式開始。

康寧漢後來回憶那段對話時說,他被告知:「你可以繼續實踐你的異象,羅倫,但你要拿出一個更容易管理的數字——例如每年10或20個年輕人。」

他抗議說,他的異象「比每年20人要大得多,比任何一個宗派都要大得多。」康寧漢牢記父母對他的教導,要親自聆聽上帝的聲音,於是決定離開神召會,自立門戶。1961年2月,YWAM 在加州正式成立。

然而,在最初的幾年裡,YWAM無法做到每年派20名年輕人參加短期宣教,甚至連10人都沒有。

達琳·康寧漢(Darlene Cunningham)實現異象

1962年,當康寧漢遇到一位名叫達琳·斯克拉琪(Darlene Scratch)的年輕女孩時,這個苦苦掙扎的宣教組織每年大約只派出5人。但達琳的叔叔因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從事宣教工作而入獄,達琳因此夢想從事跨文化宣教,她看到一些能實際實踐YWAM異象的方法。第二年,康寧漢與達琳結婚,並宣布她從此成為共同創辦人。

他說:「當時如果沒有達琳,YWAM不可能持續下去。」

1964年,達琳在巴哈馬和多明尼加共和國安排了一次「暑期服事」。有近150名年輕的美國基督徒報名參加。當他們趕在秋季開學前返回美國時,他們回報有幾千人歸信基督教,並且發生ㄧ些神蹟醫治的事件。

隨後,YWAM組織了前往墨西哥、波多黎各和維京群島的短宣隊。1966年,他們由 90人組成17個小隊前往加勒比海地區,另有25人乘坐五輛大型郵政卡車穿越墨西哥、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所有的宣教士都很年輕,他們自籌資金,並沒有因著訓練的要求而失去熱情。

當然,他們在最初的幾年裡也遇到許多挑戰並犯下再簡單不過的錯。在無法通行的路徑上,他們讓不只一輛車卡在泥濘裡。早期的一張傳單甚至拼錯了「基督(Christ)」這個詞——他們邀請年輕人在暑假期間向他人活出「基ㄉㄧ(Chist)」的生命樣式。在這跌撞成長的過程裡,YWAM的成員學會了信靠上帝、禱告和努力想辦法解決困境。

然而,關於這些挑戰的報導實際上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

康寧漢告訴他們:「你們要睡在地板上,吃不同文化的食物,忍受炎熱和黏稠的氣候,被蚊子包圍。你們會情緒低落,靈命受到打擊。但這是讓我們在主裡成長的一部分。」

傳福音的實驗室

至1968年前,YWAM有30名全職員工和1200名短期宣教士。該機構認為進行一些培訓會對他們有所幫助,於是在瑞士一間旅館開設了一所學校。首批教師包括康寧漢的父母、福音派護教師法蘭西斯·薛佛(Francis Schaeffer)、機械工程師兼非專業神學家哈里·康恩(Harry Conn)和蘇格蘭福音派佈道家鄧肯·坎貝爾(Duncan Campbell)。

康寧漢解釋說:「這不是一間聖經學校,而是一間傳福音的實驗室。」

YWAM之後開辦了更多間學校,最後在600多個地方開設了萬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Nations)。一位YWAM領導人說,這些學校就像「造浪機」,製造出康寧漢在異像中看到的年輕人浪潮。這些學校不僅提供傳福音課程,也提供體育和健身、科學和科技、教育、傳播及藝術方面的學位

康寧漢說,他得到關於七個教室的啟示,每個教室對應社會裡的七個領域,基督徒需要影響這七個領域,從而帶來改變。

1975年,他將這一啟示告訴他的朋友,學園傳道會創辦人比爾·白立得(Bill Bright)。但還沒等他開口,白立得就宣布他也得到了啟示,並列出一份基本上相同的七個領域的清單。幾週後,康寧漢聽到薛佛提出了非常相似的論點,為基督贏得這七個不同的領域:家庭、宗教、教育、媒體、藝術、經濟和政府。

這一觀點後來被伯特利教會牧師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等人推廣為「七山策略」。它成為許多美國靈恩派信徒擁護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神學基礎

然而,康寧漢並沒有參與政治。他視七個領域為傳福音和「大使命策略」的框架。

直至1985年,康寧漢50歲前,YWAM每年派出15,000多名年輕人參與短期宣教旅行。該機構在170個國家共1100個地點進行事工。然而,這位富有遠見的領袖堅信,正如他在自己第一本書中所寫的那樣,這些年輕人「只是所需要的人數裡的一小部分,上帝的工人仍然很少,非常少。」

於是他繼續專注於成長、擴展和事工中的創新。

屬靈虐待的指控

YWAM曾因其對待「浪潮」中的年輕人的方式而受到批評。1980年代,資深員工格雷戈里·羅伯森(Gregory Robertson)說,該機構存在虐待和操縱的行為。他聲稱,與領導層意見相左的人會被說是在反抗上帝,甚至被惡魔附身。

更近期的事件為,前YWAM成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影片,稱自己受到屬靈虐待。

一名女性表示:這類事情發生在每個YWAM基地。他們「『聽到上帝聲音』的能力總是勝過你自身與聖靈的聯繫。」

YWAM沒有對這些指控做出正式回應,但英國的一位YWAM領袖說,一些年輕領袖確實可能有不當行為。

這位領袖當時回應道:「當我們致力於動員年輕人到世界各地去的呼召時,這種事情就會發生。他們會犯一些我在18、19和20歲時犯的錯誤。」

他也指出,屬靈濫權/虐待在許多事工中都會發生,並認為YWAM的記錄比多數機構的情況要好。

YWAM的分權模式讓監督權掌握在事工當地人的手中。沒有人控訴康寧漢,因為他並不負責管理培訓或各個基地的實地運作,而是專注於大局。康寧漢認為他的工作主要是敲開潛在的宣教士的家門。

1999年,康寧漢前往利比亞,成為第一位走遍世界各國以及150個島嶼和領土的宣教士。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COVID-19和癌症先後限制了他的旅行計畫,康寧漢開始使用Zoom與各大洲的人們交談。他經常談到需要將聖經翻譯至更多的語言,並敦促人們「為耶穌『全心全意』地生活」。

他說:「這是一個很棒的人生,」他。「我想對每一個人說⋯⋯要有目標的活著。有呼召的活著。確認你是為了上帝和祂的目的而做。祂就是愛,而你必須展現祂的愛。」

康寧漢的妻子達琳(Darlene)和他們的孩子凱倫(Karen)和大衛(David)仍然健在。他的追思禮拜將於11月4日在夏威夷舉行。

翻譯: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español Português Français 简体中文 русский, and Українська.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April
Support Our Work

Subscribe to CT for less than $4.25/month

Read These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