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跨越50年的數百份講道錄音和記錄稿即將以數位形式公諸於世。
這位在現代福音派運動中頗具影響力的神學家堅持他所謂的「解經者的雙重義務」原則(在此錄音23分53秒處)。「當解經者打開聖經文本時,必須忠實於古代的文字,也必須對現今所處的世界有敏感度」。
負責管理並執行者斯托特遺留下的文字資產的馬克·亨特(Mark Hunt)告訴《今日基督教》,「斯托得非常重視他所謂的雙重聆聽——聆聽聖經和聆聽這個世界。他教導人們,當你講道時,你必須同時兼顧這兩點。」
亨特是一個分支團隊的主要協調人,該團隊負責整理斯托得的佈道講章,耗時一年左右。他的主要工作是聆聽和編輯斯托得在倫敦萬靈堂(All Souls Church)擔任佈道牧師時,以及他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的數十年間錄製的近650段錄音。
從家庭朋友變成人生導師,斯托得對亨特的人生和工作生涯有很大的影響。他邀請亨特任職於自己創辦的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並陪同他訪問各個國家。
Faithlife公司以其旗下的Logos研經軟體聞名,該公司於2016年首次聯繫斯托得文字資產的管理執行者,談論將其講道數位化的合作計畫。但直到2020年,亨特才開始著手於修復這位已故福音派領袖的錄音記錄。其中包括剪掉咳嗽聲、長時間的停頓、和紙張的沙沙聲。他也調快了錄音的速度。
亨特解釋,「斯托得講道時非常的謹慎,這樣很好,讓人們有機會進行反思。但只聽聲音的話,這不會是最好的聆聽體驗。」
他最終於2022年12月完成編輯修復的工作,並將工作移交給Faithlife公司。儘管還在計畫完成的最後階段,該公司如今已開放預購約翰·斯托得的講道檔案。
「我們尚未有正式發布的日期」,Faithlife聖經研究產品的高級主管本·阿蒙加德(Ben Amundgaard)告訴《今日基督教》。 「雖然錄音修復已完成,我們仍在製作這些錄音的文字版本。」
總的來說,亨特形容他整整兩年的收聽經歷為一種出於愛的勞力付出。
他說:「我希望這項工作最終能被證實是給教會的一份禮物,也是我對斯托得對我人生的影響所做出的小小的感激回應。」
在《今日基督教》的採訪裡,亨特分享了他從聆聽斯托得的數百次佈道中所學到的東西。
在COVID-19疫情期間,當美國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封鎖狀態時,聆聽斯托得牧師整整數十年的講道是什麼樣的感受?
從事於任何形式的編輯工作的難處在於,它就像在為一扇門拋光,你會一直看到不完美的地方。有時候,需要有人介入來「幫你拿掉」這些不完美的部分。
在我的工作進行時,我不時會糾結於兩種感覺:「這份工作有進度壓力,我必須按時完成,但我又想謹慎地處理它。」然而,當我不斷地照進度推進時,我得同時聽著斯托得的聲音及他根據聖經所說出的真理,我有時候會有,「夠了。我沒辦法再聽更多了」的感覺。
然後我會去找我的妻子,她會耐心地聽我講述我在那天的工作中重新被打開視野的地方。所以,是的,這是一個相當耗費心力的過程,也是一個相當情緒化的過程。當這個工程結束時,我有種解脫但又傷心的感覺。
在聆聽的過程裡,是否有任何特別改變了你人生的時刻?
首先,斯托得的經文解析和神學的深度令人驚嘆。有好幾次我不得不停下來想著,「哇,他牧養的教會居然有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接受著這麼高水準的教導。」 這種深度在斯托得的講道中不斷出現。他真的是有全面宏觀見解的人。
他看得到事情是如何在一個層面上彼此有關聯的,也許你會說:「這沒什麼深度吧。」但真正深刻之處在於,他有辦法把這些碎片連結在一起。讓我有一種感覺,就好像他不是在對著我講道,而是....跟我站在一起,我們是在聖經的權威下一起學習的。
在一次的講道中,他說:「我認為今天任何基督教教師或傳道人的最大困難在於,能有把聖經真理實際應用在自己生活裡的勇氣。」在對任何人講道之前,斯托得會先將經文應用在自己身上。
然後,在另一篇講道中,他談到了「真正的福音派」會有的標誌。我很想知道,鑑於福音派這個詞目前已幾乎被濫用的情況下,斯托得如果還活在今日,會如何看這個問題。但在斯托得生活的時代裡,福音派意指「極其看重聖經經文的價值,並會將經文應用於身處的世界裡」。
他說:「真正的福音派的標誌,不是堅持著福音派前人延續下來的傳統。而是我們隨時準備好根據聖經重新審視我們的傳統,甚至是最悠久的福音派傳統,以便在必要時讓聖經來判斷並改革我們的傳統。福音派的傳統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它們需要被重新檢視。它們需要被評斷。它們需要被改革。」是的,我認為這段話在今天聽起來特別有道理。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三件事,是他對上帝的慷慨的認知。他說:「我們的上帝是位慷慨的上帝,所以慷慨必須是所有基督徒的標誌。」這類的教導不僅僅只在某個講道系列裡出現,而是像海浪一樣,你會一次又一次的在他的講道裡聽到。
斯托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除了導師和朋友的印象,身為一個牧師、福音派領袖,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每當我看著他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自律性。他每天早上起床後會花很長的時間讀經和禱告,簡直是個傳奇的程度。即使他旅行跨過多個時區後也會這樣做。我的意思是,正是這種自律的驅動力,讓他定期騰出時間,思考他在教會工作裡的優先順序,然後思考他的國際講演講事工。
然後是他在聖經經文裡的浸泡程度。他深信研讀聖經是上帝呼召他及呼召教會能做好任何事工的唯一源泉,如果聖經是這樣說的,那我們最好跟祂的腳步一致。對斯托得而言,這是一種自然的驅動力,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我今天要有一段安靜讀經的時間」。他是真的花時間沈浸在經文裡。他的禱告生活圍繞著聖經。每天早上,他都為能結出每一種聖靈的果實禱告,求神幫他在當天的生活裡真實活出這些果實,讓禱告成為他的現實。
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不懈地、堅定不移地希望見到基督得榮耀。事實上,幾乎每一篇他的佈道都以這句話結束—「我所禱告的是在這些事上,讓基督的名字得到榮耀。」 僅僅他一人就成就了這麼多的事,實在很驚人。他沒有被俗事分心,沒有結婚,沒有物質家庭。但他有著如此廣大的屬靈家庭。而他也專注於他的生活,專注於完成他被呼召去做的事。
你希望人們從接觸到斯托特的講道中得到什麼?
我的盼望是,這些講道不僅對人們有某種程度上的靈修益處,對那些在準備講道及想在講道能力上進步的人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學習「該如何安排一個講道系列,什麼樣的內容可能對人們有幫助?」
我也盼望這份資料在歷史紀錄上是有幫助的。我知道有兩、三個人正在做關於斯托得神學的博士論文。這份資料為他們提供了研究材料,不僅讓他們可以整理斯托得曾寫過的東西,也能方便地運用他講道的錄音資料,並澄清他對某些議題的看法。
Nicola A. Menzie是一名宗教記者,曾為宗教新聞社(Religion News Service)、CBS新聞、Vibe.com和其他出版物撰稿。她也是faithfullymagazine.com的總編輯。
翻譯:Harry Chou / 校編:Yiting Tsai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A Tale of Two New York City PastorsOne formed me. The other entertained me.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Died: Tim Keller, New York City Pastor Who Modeled Winsome Witness“We are more sinful and flawed in ourselves than we ever dared believe, yet at the very same time we are more loved and accepted in Jesus Christ than we ever dared hope.”españolPortuguêsFrançais简体中文한국어Indonesian繁體中文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日本語 - Editor's Pick
Theological Education Can’t Catch Up to Global Church GrowthUnless seminaries leave the ivory tower for local leaders in the public square. Like these ones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