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應邀在一所基督教高中演講關於福音的公義使命。一到學校,一位年輕的行政人員帶著我穿過校園,感謝我來參與這個長久以來被學校長老們忽略的話題。他和另一位年輕老師好似有著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那樣的決心,表示他們正秘密地試圖改變學校的文化。我立即(可能有點草率地)稱讚他們的努力。

事實上,有太多基督教機構對於發生在自己體制內的不公義現象毫無反應。其中一些學校當初甚至是為了維持種族隔離而建立的,但它們至今依然拒絕正視自己的歷史,消除會導致這種思維的心態。

許多福音派人士竭力排斥批判性種族理論,甚至連種族之間存在教育差異都不願承認。然而,我們並不需要同意每一個批判性種族理論學者的觀點,才能認識到不公正的差異的事實。幾百年來,黑人教會一直以合乎神學論述的方式面對及處理不公義的現象——遠遠早於批判性種族理論的出現。

毫無疑問,這幾位年輕教育工作者的擔憂是合理的。深入且顛覆性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我們聊得越多,我就越擔心他們的方式是錯誤的。他們宣揚的是一個明顯的世俗進步框架,沒有經過福音真理和道德秩序的檢視。他們著迷於時下流行的世俗理論,卻沒有任何護欄來防止他們將一些概念(如「多元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及「包容性(inclusion)」)帶入不符合聖經教導的領域。

這些概念及理論可能對我們有所幫助,但我們決不能不加批判地盲從它們,因為它們同樣可能導致對「人的身份」的偶像崇拜,讓我們擁抱自己破碎的一面。讚美我們擁有的某種身份是一回事,將這個身份置於我們自我認同的核心,或推崇它到了一種地步,以至於用它來為自己開脫或定罪其他人——則是另外一回事。這幾位老師正確地發現了一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問題,但他們採取的卻是根基於世俗流行文化的扁平解決方式。

但這樣的錯誤也不罕見。由於教會裡多數的人都無法清晰地闡述及展示真正的恩慈和公義,許多基督徒感到他們必須背離聖經的基礎才能實現愛和公義等目的。

根據我的個人經歷,這種現象似乎特別是身處專業階層的基督徒日益嚴重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基督徒不加批判地接受了他們所從事的行業裡普遍存在的意識形態假設。融入世俗進步主義的世界觀——在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裡,似乎已成為某種認證。

在種現象在現今美國的K-12教育體制裡特別危險,因為教職人員急於實施幾乎沒有學術價值的後現代政策。高等教育嚴重左傾,也難怪那些眼界大開的基督徒大學生畢業時,聽起來更像是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門徒,而不是耶穌基督的門徒。

後現代主義在學術界如此氾濫,以至於它開始看起來像人類心靈成長的自然進程。許多基督徒缺乏聖經基礎和自信心來質疑持世俗觀點的學校導師的論述。我們草率地接受他們的結論,缺乏安全感地模仿他們的感知以證明我們也是他們的一份子。

但在這些善意和思想灌輸背後還夾雜著一絲菁英主義——證明自己在知識上能夠理解那些被世俗菁英們視為神聖的理念。這使我們感覺高人一等,超越了教會裡撫養我們長大的人。教會長輩們如今代表著讓我們感到尷尬的陳腐形象,而我們急於透過展示自己的才智來與他們區分開來。我們現世主義(presentism)的意識認為,世俗主義所提倡的一些「新思想」是更好的思想。因此,假定「老聖徒」的想法是錯的,似乎成為了ㄧ種成熟的標誌,所以我們半嘲諷的說著「好喔,老人」。

(現世主義:對現今理念的盲目堅持,尤其是未經批判反思就粗暴的以現代價值觀來解讀過去事件的傾向。)

先知但以理在巴比倫流放時,拒絕這種思想灌輸和菁英主義,因為其中一些思想與他的道德框架衝突。尼布甲尼撒王給但以理改了名,教他一種新的語言,並試圖用自己的權威和資源來討好這個年輕的希伯來人(但以理書1:3-14)。

然而,但以理在職業機會、新的詞彙和菁英身份的誘惑下,並不像我們一樣這麼有「可塑性」。坐在國王的桌旁,如果但以理接受這一新的世界觀,他大可以優越地凌駕於尼布甲尼撒的子民之上。而但以理卻不以為然,不感興趣。他不看重國王看重的東西。他只想取悅上帝,因此他拒絕接受國王不道德的提議,拒絕玷污了自己。

我們往往不會像但以理那樣做出反應,而是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後,由於缺乏安全感,我們對社會所不齒的基督教信念保持沉默。我們一方面在教會裡具有影響力,另一方面卻在尋求世人的認可。難道我們以福音為恥嗎?

事實上,基督徒不應該擁抱世俗菁英主義或教會內常見的反智主義。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向各類學問的專業人士學習,但不要有敬畏感,也不要不加批判地接受他們的思想。學術期刊不是我們的聖經,各行各業的專家也不是我們的牧師。

在我們的專業領域上,有許多原則是我們應該接受的。例如,醫生顯然應該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不造成傷害(do no harm)」。但是,我們必須區分健全的倫理和人所灌輸的思想種子。如果我們接受的教育讓尚未出生的生命不再那麼神聖,或者讓我們追求自我定義和自我放縱,那我們就受到了錯誤的教育。

我們需要的是那些不會迷戀文化或僅僅擅長與其溝通的基督徒。我們需要那些能夠與世俗思想辯論、肯定其優點並反對其謊言的基督徒。基督徒必須在自己的領域裡充滿自信,以基督徒的身份大膽發聲——當皇帝不穿衣服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時,勇敢地提出異議。並在必要時,透過更加貼近聖經教導,而不是疏離聖經的方式,來修正我們聖徒前輩所犯的錯誤。

賈斯汀·吉布尼(Justin E. Giboney)是一名律師、政治戰略家、AND運動主席,也是《同情(與)信念:和運動的忠實公民參與指南》的合著者。

翻譯: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Português,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