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此文原文发表于2019)

期,有不少人加入伯特利音乐(Bethel Music)敬拜团领袖凯莉·海利根塔尔(Kalley Heiligenthal)的请求,一同为她女儿的复活热切祷告,有些人引用了耶稣的话:Talitha koum(“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我永远不会轻看一个悲伤的母亲对她孩子最后的希望所做的努力。我也敬佩这等相信上帝能使死人复活的信心。 (正如我早些时候为《今日基督教》所写的文章所述,我相信一些得到认证的复活事件确实曾发生)。但这样的复活是常态的吗?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总是为死去的人得以复活祷告吗?

当耶稣差派12门徒时,祂命令他们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马太福音10:8;路加福音9:2)。在路加福音10:9,祂把医治病人的命令扩展至其他70人。在《使徒行传》里,上帝不仅透过12门徒行神迹(例如,使徒行传9:41),而且还透过其他一些信徒行神迹(6:8;8:6;9:17-18)。这些神迹显然包括让人从死里复活(20:10)。

但我们没有从圣经里任何地方得到上帝有使每个死去的人复活的想法。耶稣并没有试图让祂的朋友施洗者约翰复活(马太福音14:13)。基督徒们埋葬了司提反并为他悲伤,而不是让他复活(徒8:2)。一位医生曾与我分享他的亲身经历,即一个病人奇迹般地从死里复活的事,并说,当他自己的孩子死于白血病时,上帝没有让孩子复活。

《圣经》需要让我们认识到神有做出非同寻常的事的能力;它不需要总是汇报死亡的事件,因为我们多数人不幸地对死亡事件已很熟悉。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谴责那些为奋力为复活祷告(但却没有发生)的人;而是我们要知道,上帝并没有保证会让所有人复活,特别是祂并未主导发起这类祷告的时候。 (有时我们对某一特定的祷告投入的越多,就越难分辨出上帝的心意)。

重要的是,要在马可福音的背景下理解耶稣所表达的Talitha koum——“闺女,我吩咐你起来!”——这个故事确实为坚韧的信仰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模板,但它是关于这个世界里邪恶和苦难的冲突的更大叙事的一部分。相较于我们身处的世界,神迹是对完美的未来的预示,但它们仍然是预示。神迹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基督王国的样貌,而不是(在现今世界)基督王国的全然实现。

马可福音里的Talitha koum故事讲述了两个转向耶稣的信心角色:一个是受人尊敬的当地领导人,睚鲁,身为会堂官员无疑是拥有各种资源的人;另一个则是个血漏的女人,她的身体状况使她一贫如洗。马可用《利未记》15:25-27的语言来描述她的病,根据规定,她在仪式上是不洁的,她会暂时污染她接触的任何人或物。鉴于当时的习俗,她几乎可以肯定是未婚的,这又加深了她的贫困和社会性孤立。

管会堂的睚鲁在耶稣面前卑躬屈膝,拜倒在祂的脚下,并表示相信耶稣可以透过触摸来治愈他垂死的女儿(马可福音5:22-23)。他的家可能就在不远处,但这件事很紧急,因为他女儿已十分接近死亡(5:23)。女儿仅仅12岁,正处于成年的边缘;她所经历的岁月和那个流血的女人所遭受的一样长(5:25、42)。

然而,在这个时间点,血漏的女人的危机打断了耶稣,进而拖延了耶稣去见睚鲁女儿的时间。因为这个女人在仪式上是不洁的,所以习俗上不鼓励她在人群里往前挤(5:24,27)、与他人有所接触。出于同样的原因,她也不敢要求耶稣摸她。在绝望中,她相信只要她能摸到耶稣的衣襟,上帝在耶稣身上的医治能力就足够治愈她。当她这样做时,她也立刻得到了治愈(5:29)。

虽然别人可能无法察觉她的行为,但对耶稣来说却无隐藏的事。虽然她不敢承认自己做的事,耶稣还是将她的见证公诸于众(5:30-34)。人们可能会认为她使耶稣变得不纯洁,但那位将在十字架上承担我们罪孽的人并不会因我们的不洁而羞愧。相反,耶稣让全城的人知道,从今以后这个女人是洁净的。

这个事件使我们回到睚鲁的信仰。他不需要见证这次血漏的医治就已相信耶稣是个医治者;他对耶稣有足够的信心,从一开始就寻求祂的帮助。但他女儿的情况似乎更紧急。甚至那些尊敬耶稣为医治者的人如今也觉得为时已晚。他们宣布,由于睚鲁的女儿已经死了,耶稣不可能再做什么了(5:35)。

单从马可福音第一章至此的纪录里,耶稣还没有让人从死里复活过。因此,耶稣要求睚鲁有更大的信心,而睚鲁也相应地与耶稣继续往家里走。拥有信心并不意味着当睚鲁的女儿复活时,他不会和其他人一样感到惊奇(5:42)。

耶稣在医治麻风病人(可1:41)和血漏的妇女时,与仪式上的污秽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接触会使人在傍晚前都不洁净,而触摸尸体则会使人在一周内都不洁净(民19:11-13)。然而,耶稣在我们的需要中拥抱我们,对祂而言,这远比仪式上的洁净(可7:1-23),甚至安息日(2:23-3:6)都还要优先。祂拉着死去的女孩的手,使她复活(5:41)。

当耶稣拉着她的手时,祂命令:“Talitha koum”。马可福音最初是写给懂希腊文的读者,但有时,例如在这个例子中,他保留了耶稣用亚兰文说的原话。耶稣亲切地称呼女孩,吩咐她起来。当耶稣使人复活时,马可经常用这个词的希腊文对应词ἐγείρω(起来/醒来),这个词也预示着耶稣自己的复活。

尽管耶稣公开的医治了血漏的女人,祂稍后又回到了一贯的低调隐密状态。耶稣神迹的公开性使祂的隐私和对门徒特殊的教导更加困难。耶稣用谜语和寓言来隐藏自己的身份,将其推迟到合适的时候再向世人揭露——因为祂的敌人会以杀祂作为回应。公开行使的神迹提高了耶稣的知名度和伴随而来的反对声。因此,耶稣告诉前来的专业葬仪人士,孩子只是睡着了(5:39),并警戒家人在祂唤醒女孩后不要告诉任何人(5:43)。

血漏的女人和睚鲁的信心符合马可福音书里一个更大的主题:寻找耶稣的人往往透过拼命地、顽固地拒绝让任何事物使他们远离耶稣——他们唯一的希望——来展示他们的信心。他们透过拆毁邻居的屋顶(估计稍后会修复,2:4-5)、忍受羞辱(7:27-28)、或无视众人的劝阻(10:48、52)来坚持下去。但有时他们只能承认:“我相信——但帮求主助我的不信!”(9:24)。我们都能同理这种绝望的信仰,尤其是面对悲剧的时候。

免费时事通讯

更多时事通讯

但这个顽强信心的主题也凸显了与之相对比的案例们:这本福音书里的人们,包括耶稣自己的门徒,缺乏理解耶稣更全面的使命的信心(见4:40;9:19)。他们的信心最终在十字架面前动摇了(14:50)。耶稣与不洁之人的接触和对边缘人的拥抱使祂与犹太宗教的精英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引致十字架,也引致对那一代人的审判,包括圣殿的毁灭(13:2)。马可谈论耶稣所遭遇的冲突和最终受难的篇幅,与他谈及耶稣的医治事工的篇幅一样多。马可这样的安排有其用意,如同他对门徒治病和赶鬼的叙述(6:7-13、30)为耶稣的先驱——约翰的去世(6:14-29)提供了更大的框架。

耶稣治病的王国事工使祂日益成为敌人的目标。在这本福音书的开头,耶稣宣讲并教导人们关于上帝的国度,这个国度确实将会全面到来。但在马可的耶稣受难叙事里,耶稣身为王的头衔被挂在荆棘冠冕上。死亡在我们的时代仍然会发生,但与耶稣的复活不同的是,在祂回来之前,没有人会得到永久的复活。一位第二世纪早期的基督徒宣称,一些曾被耶稣复活的人,一路活到了他的年代。但不管他们后来的信心如何,没有任何一个来自第一世纪的门徒至今依然活着。

尽管如此,睚鲁女儿的复活,如同这本福音书里其他的神迹记载一样,预示着这本福音书里神迹的巅峰。在最后一幕,一位天使宣布了耶稣的复活。在今日发生的神迹也同样致敬于那个神迹的巅峰,并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将拥有完美的医治和恢复。因此,神迹的发生为每一位悲伤的父母提供了盼望——但不是暂时延长生命的盼望,而是未来那一天,生命永远不会结束的盼望。

克雷格·基纳(Craig Keener)是阿斯伯里神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的F.M.和Ada Thompson圣经研究教授。他是《基督传记: 记忆、历史和福音书的可靠性》的作者,该书获得了2020年《今日基督教》图书奖

翻译: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繁體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Simplified) (简体中文) cover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