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19世纪著名的牧师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而言,忧郁不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一种情绪。每当在讲道或课堂上谈到忧郁时,他举的例子往往来自他自己的经验,其中包含一种值得注意的忧郁症形式,亦即无端而来的忧郁。他在一次讲道中说:
你的生活可能过得极其舒适,但如果你同时感到忧郁,你所接收到的痛苦甚至会比死亡更沈重。或许并不存在任何能使你忧伤的外在原因,但只要你感觉灰心沮丧,即使是最灿烂的阳光也无法解除你的忧郁......有时候所有能让我们快乐的因素似乎都被乌云遮住了,我们的快乐烟消云散。即使我们仍抓着十字架,却是出于绝望的紧抓。
司布真明白忧郁症的存在并不总是合乎逻辑,它的肇因也不总是很明确。他说,有时我们的心背叛我们,我们陷入黑暗中。我们好像掉进了“无底坑”里,在那里,我们的灵魂“会以一千种方式淌血,每小时一次又一次地死去”。这种情况毫无缘由且解药难寻。在一次课堂上他和学生说:
和无形的、无法定义的、朦胧的绝望打架,如同和一团迷雾打架。在这种情况下,人甚至无法怜悯自己,因为一切都很不合理,因着毫无明确的缘由而感觉困扰甚至是有罪的;然而这个被困扰綑绑、灵魂深处苦海的人… 需要天上的手拉他一把…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方法能驱走灵魂的梦魇。
我非常受惠于司布真的这些名言。因为我知道他真的深刻理解这样的感受。我记得自己曾在忧郁症中感到多么无助,我似乎没有任何力气去摆脱这样的忧郁。有些人希望能有快速的解方 - 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或者某种属灵的意志力能战胜它。然而心中的亮光和喜乐仍不断的流失。
司布真清楚的知道这种无助的感觉,以及旁人可能会用多糟糕的方式回应你。他在讲台上直接的教训了那些苛刻且毫无同理心的 “帮助者” - 那些很快就责备忧郁的人,叫他们要自己走出来,却很慢才产生同理心的 “帮助者” 。司布真同样无法容忍“好基督徒不会忧郁” 这样的控告。他在讲道中说:“神的百姓有时会行走在黑暗中,见不到亮光。有时,甚至连最优秀且敬虔的圣徒也会失去内心的喜乐。”
他很明确地表示,不能用是否有忧郁症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基督徒,或以此判断一个人在信心是否上有成长。同时身为忠心但内心忧郁的门徒是可能的:“忧郁的灵魂并不意味着恩典枯竭 - 伴随内心喜乐丧失且对未来毫无确据的时刻而来的,可能是灵命上最大的成长。”哎!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牧师传讲这样的信息。
你并非一无是处
或许你因为心灵低落,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对世界毫无贡献。你被忧伤压垮而失去行为能力。你思绪不清,脾气暴躁。一切都暗淡无光。你的心里冒出这些想法: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怎么办?如果我再也无法从事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怎么办?
司布真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也许这是为什么他在一次关于忧郁的课堂上跟学生说:“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失去用处了。”有不少次,司布真的身体和情绪同时遇到低谷,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服事。他写了数千篇讲道和信件、大量的阅读、与人见面、和其他人一起祷告、组织事工团队,并在牧师学院(Pastor’s College)任教。他的痛苦没有阻止他的能力。甚至可以说,痛苦让他变得更有用处。他忧郁症的经历让他能够鼓励和支持其他同样遭受这种痛苦的人。
有一次,司布真告诉他的学生要留意一些可能会他们得到忧郁症的情境。他列的清单简直像他人生经历的目录:
- 当你长期生病或身体有问题时
- 当你从事高频率的心理或“心灵”工作时
- 当你感到孤单或孤立时
- 当你经常久坐,大脑使用过度
- 成功之后
- 成功之前
- 受到一次重大打击后
- 缓慢经历各种困难及沮丧累积的过程
- 活在疲惫且过度工作的状态
又或者,忧郁症可能毫无起因的出现,毫无逻辑跟正当理由来理解忧郁的存在。司布真认为这是所有情况中最痛苦的一种。
司布真向他的会友提供满有怜悯且实用的建议,提醒他们休息的重要性:“灵魂需要获得喂养,身体也需要。别忘记休息很重要!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我没必要提到关于食物跟休息之类的小事,但这些可能是能真正帮助到神可怜的仆人的首要事项。”照顾自己(self-care)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观念。司布真从自己的经验中理解到,妥善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是战胜忧郁很重要的一环,他大方地分享这些得来不易的智慧。
因着自己痛苦的经历,司布真能更好的同理并安慰其他人。人们会从大老远来见他,寻求他的建议和安慰,而无法亲自前来的则会和他通信。他是个“受过伤的医治者”- 他用自己的伤痛为人带来安慰:
能从经验学到如何同理他人,是一个很大的恩赐。我跟他们说:“唉!我也曾有你这样的感受!”他们看着我,眼睛似乎在说:“不,你肯定没有经历过我这样的感受。”因此我进一步解释:“如果你的感受比我的更糟,我同情你,因为我几乎可以和约伯一样说:“我宁肯噎死,宁肯死亡,胜似留我这一身的骨头。 ”我甚至愿意用力的殴打自己,以摆脱我灵魂的悲痛。”
当发现有其他人了解你的痛苦 - 至少其中一部分 - 是何等的安慰啊!这种人能以其他人无法做到的方式安慰我们。走过忧郁症这样痛苦的经验,能将我们置于一个特殊的位置,赋予我们独特的责任 - 给予他人同样的安慰及共患难的友谊。司布真鼓励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点:“曾在黑暗地牢里蹲过的人,知道如何找到食物和水。如果你已走出忧郁症的幽谷,而主已经安慰了你,你也能摆上自己,去帮助那些正在经历你曾有过的遭遇的人。”
你的生命依然有着潜力,这是司布真告诉我们的。你也能成为别人在幽谷之中的同伴。
在黑暗中歌唱
每当我思想司布真从自己挣扎的人生经历中传下来的话时,我想起小时候在教会里唱的一首充满生命力的诗歌:
坚立在我主不变的应许上,
当疑虑忧惊的风浪肆凶狂;
藉神生命言语我稳立坚强,
坚立在我主的应许上。
在司布真生命的低谷里,是神在圣经中的应许将他从绝望中提起。在他人生早期饱受他人严苛批评的阶段,他从妻子苏珊娜的手迹中读到一节经文而感到安慰:“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马太福音5:11)。几年后,换成了另一节经文,也是妻子手写的:“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以赛亚书48:10)。在萨里花园音乐厅(Surrey Gardens Music Hall)的不幸事件里,当司布真在拥挤的主日礼拜中祷告时,因为警报误响导致七个人被踩死,多人受伤,是圣经经文的安慰将他从崩溃的边缘拉回。
一次又一次,他在讲道中分享,是圣经中的话和里面人物的生命激励他,不断用真理提醒他,使他不停地歌唱,使他能够活下去。在神的应许与他忧伤的碰撞处,他找到了盼望。
发生“降格争议 (Downgrade Controversy)” 的时候(司布真卷入牧师界针对教义妥协的争议之中),司布真正在撰写灵修书籍《信心的支票簿》(Chequebook of the Bank of Faith),在引言中他写道:“我相信神所有的应许,而我也亲自经历并证实其中的许多应许。…我要向正在试炼中的 [基督肢体们] 说:我的弟兄们,上帝是良善的。祂不会离弃你: 祂会带你走完这一段。…所有一切终将逝去,但祂的话永远坚立。”
我们也许会说“是的,没错,司布真弟兄。但这真的太难了。” 他明白的。他也了解你的挣扎: 对信心、对信仰的挣扎,以及抓住盼望跟应许的挣扎。他理解你心里有质疑信仰的试探;他知道忧郁如何让信心更难站立得住,以及有多容易去怀疑神的良善、信实、及祂的同在。“这种不间断的攻击、持续的刺伤、割伤、对信心的打击的确很难受。”但我们必须忍耐到底。而我们正是“因着忍耐而学会了忍耐”。我们的试炼会使这些应许更加丰富,并更深坚定我们对这些应许的信心,因为我们一再看到这些应许坚韧得能支撑着我们。试炼教会我们谦卑倚靠如此信实的上帝。
司布真的意思并不是,解决痛苦和忧郁的方法就如同许多沮丧的基督徒不断听到的神奇解方:“只要读圣经,多祷告,有信心”。这世上并没有忧郁症的万能解药,也没有速效的属灵处方。但是当我们在幽谷里,圣经中的应许足以给我们安全感。知道自己属于基督的这个事实,有如灵魂的锚能使我们安定。当我们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走下去时,当我们感到失落,且黑暗耗尽我们时,我们紧紧抓着神的应许,即使觉得自己几乎没有力量继续相信下去。但无论我们的感受如何,无论我们的外在环境如何,这些应许都是肯定的。
当我们看到圣经里的人物,例如以利亚,他和上帝求死,他以为自己被神离弃了,不断与沮丧跟被抛弃的感觉搏斗时,“我们会觉得自己跟他有相似的处境”,司布真说。“当我们发现自己走在一条其他人也曾走过的路上,我们会感到安慰。”我们看到这些圣徒在黑暗中徘徊。我们也看到神的信实。我们看到神强大的应许足以托住这些圣经人物和我们。他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 “不要气馁”。这是许多人必须经历的试炼。你依然是属神的人。用宝血将你赎回的基督不会在黑暗中抛弃你的。
司布真曾说:“在悲伤的夜晚…信徒就像夜莺,在黑暗中唱歌。对于灵魂如同夜莺的人而言,世上并没有真正的暗夜。” 这让我想起我曾收到朋友发的一则短信:“你好勇敢,你站在暗夜中,向自己低声述说真理。”其实,我当时什么感受都有,就是没有勇敢。那是很艰辛的一年。充满著泪水、各种疑问、且无法安睡的一年。而我最亲近的朋友竟然说我很勇敢。我简直无法想像。我一点都不勇敢 — 我只有极度绝望。但在漫漫长夜中,除了不断轻声向自己诉说真理,我还能做什么?这是我唯一能抵挡黑夜的方法。我绝不容许黑夜让我窒息。
这就是司布真想要说的。他提醒我们要不断歌颂神的应许和神的信实。即使你目前还看不到,甚至感觉不到 — 你依然可以对自己轻声诉说著真理,并在黑夜歌唱。
译自戴安娜‧格鲁佛(Diana Gruver)《暗夜中的同伴》(Companions in the Darkness)改编后的摘录。Copyright ©2020 by Diana Janelle Gruver 版权所有。经授权使用,InterVarsity Press, P.O. Box 1400,Downers Grove, IL 60515-1426. www.ivpress.com
翻译:荣怿真
校阅: Yi-Ting Tsai

2020-11-24
192 pp., 14.49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Russell Moore: I Already Miss Tim Keller’s Wise VoiceThe late pastor theologian gave strong counsel to me and so many others in ministry.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A Tale of Two New York City PastorsOne formed me. The other entertained me. - Editor's Pick
O for a Thousand Tongues of FireThe Spirit’s descent at Pentecost is a model for diverse and distributed leade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