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去臉書上問別人的建議可能是件冒險的事。
但我和妻子已經花太多錢在修我們的車了,所以我們想買一輛新(或二手)的車。事實證明,在我們的預算範圍內,在網上很難找到低里程數且保養很好的車。然後——我以為我找到一筆很好的交易。那輛車大約開了15年,但車主似乎很少開它,它的狀態很好,簡直是物美價廉!
唯一困擾我的是,它是一輛BMW。
我像是會開BMW的人嗎?我暗自思考。我必須承認,我首先在意的是別人會怎麼想。所以我到臉書上問:「大家覺得像我這樣的人開這樣的車是有問題的嗎?」我很擔心,如果其他人看到一個神學院教授或傳道人開這樣的好車,是不是會顯得不合宜,甚至是虛偽。
我在臉書上盡可能地描述所有能讓我解脫於這種罪惡感的細節 ——這台車不是新的、很便宜⋯⋯等等。多數的朋友都說我開這樣的車是不會有問題。有趣的是,一位評論者說,光是看到我會問這個問題,就意味著(買這種車的行為)已違背了我的良心。另一位評論者補充道,若看到我開BMW到我教授「教牧學」的學校,會「絆倒」他。
最後,我和妻子選擇繼續找其他車子,但主要是因為朋友警告我們舊型的BMW維修費極其高昂,而這正是我們最初試圖避免的事。但這段經歷讓我想起基督徒對金錢的看法,以及對奢侈和成功的看法——無論是對的或錯的。
我們與「成功」的複雜關係
每當提及「成功」時,福音派內部有不少衝突對立的聲音。一方面,美國郊區的超大型教會(並非以節儉或精簡的建築設計而聞名)不斷地成長及擴大規模,而我們也透過支持他們的電視頻道、讓他們的書暢銷、以及讓他們創立的品牌大紅大賣來推廣基督教和基督教版本的網紅和心靈大師。
另一方面,我們也喜歡嘲笑這些人對自我形象的癡迷和毫不掩飾的奢華、炫富行為。其中一個例子是Instagram帳戶PreachersNSneakers——裡面刊登著知名基督教人物穿著昂貴球鞋的照片,直白地揭露他們不適當的奢侈生活方式。不少福音派人士發現,「健康與財富運動(或稱,成功神學運動)」裡的知名人物能為他們帶來源源不絕的反諷及批評素材。
美國人癡迷於金錢,但他們也同樣癡迷於批判那些被認為擁有過多金錢的人。而美國基督徒也不例外。也許這是一種偽善的雙重標準。
更確切一點的說,成功神學 —— 一種基督教次文化的神學,主要由(但不限於)五旬節派和靈恩派信徒為主。他們認為金錢物質上的祝福和身體健康是上帝對基督徒的旨意—— 確實是已遍及全球的特別有害的瘟疫,是對真實的基督教的侮辱。成功神學的問題不僅僅是神學上的。成功神學運動以各種隱晦或明確的方式踐踏著窮人和其他許多人,甚至進入了屬靈虐待的範疇。
當我們把這種真實存在的宗教流行病與社會正義、收入差距、經濟劣勢等更廣泛的(但也是非常真實的)議題結合起來時,福音派對金錢問題的質疑聲就完全有其存在的道理了。成功神學 ——「健康和財富(health and wealth)」、「禱告就必得著(name it and claim it)」之類的口號 —— 把上帝的命令變成公式,把忠心的順服變成一種魔法。成功神學將聖經真理扭曲成迷信和實用主義的混合體。這種異端神學應該被徹底拒絕。
但是,在我們對成功神學的正當的關注裡,以及在我們熱誠的討伐它的同時,是否也可能創造一種對於金錢及物質祝福的焦土政策、同樣也是有問題的神學應用呢?
聖經中關於財富的平衡
難道上帝的供應只能從純粹的屬靈角度來思考——也就是說,我們是否拒該絕任何物質上的繁榮,認為這不是上帝的祝福之一?我們對成功神學的錯誤所做出的反應,是否會導致我們錯過聖經真理裡關於「上帝的供應」的敘述?
當然,聖經有不少關於金錢和物質財富的教導,但現代基督徒對這個主題的思考似乎總帶有選擇性。例如,我們都知道愛錢是一種偶像崇拜,會帶來毀滅(傳5:10;太6:24;提前6:10:來13:5)。保羅把貪愛金錢並列在包括虐待和殘暴等可恥不道德行為的清單裡(提後3:2-5)。耶穌也經常警告財富的危險。富人似乎在認知到上帝的榮耀及國度裡永恆的財富這方面處於明顯的劣勢(馬可福音10:25)。
但聖經也有很多關於財富的正面評價 —— 當然不是關於對財富的熱愛或從中獲得滿足感,而是單純對「富有」的實際描述。特別是在舊約裡,我們能找到充足的證據來表明,金錢和物質供應被視為是上帝祝福的一部分。智慧文學裡似乎特別認為財富(時常)能代表某人良好的管理能力、勤懇工作和忠心的結果。箴言12:27就是一個例子:「懶惰的人不烤打獵所得的,殷勤勞的人卻得寶貴的財物」。財富也經常被比喻為神對人信實行為的獎賞(詩篇112:3; 箴言14:24; 賽60:5)。
約伯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但他被認為是義人(約伯記1:1-3)。在他經歷了無法言喻的痛苦以後,神對他的恢復包括他曾擁有的財富的兩倍。這實實在在是出自主的手(42:10)。
在新約裡,對財富的警告則似乎更為急迫,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能見到在經濟上支持著基督和門徒事工的富人。亞利馬太的約瑟擁有家族墳墓事業,他提出用來埋葬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的屍體,並在馬太福音27:57中被提及為「財主」,這還只是一個例子。另有一群婦女因其經濟上的富裕支持著基督的事工(路加福音8:3)。呂底亞和其他富有的信徒支助了初代教會使徒的宣教工作。
因此,成功神學的問題似乎與成功本身無關。這種神學屬靈上的錯誤在於現實主義,它將聖經原則變成曖昧可疑的財富積累公式。將金錢和物質財富視為上帝的祝福是一回事,將它們視為上帝對我們信實的回應(或將缺乏財富視為「不夠信實」的指標)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當然,聖經裡「獎賞」這個詞的使用方式可能會讓與這議題有關的討論更複雜。當我們遇到關於祈求和接受的經文時,我們必須注意不要將它們誤解為關於個人自我的滿足感,或將它們從屬靈層面和神國度的上下文裡移除。同樣的,關於播種和收穫,或投資回報等的經文往往會被人立即應用在財務或個人生活裡,但它們的主要動機往往與屬靈上的投資、天堂的獎賞或身為靈魂的管家有關。
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財務、經濟不是對於我們在信仰上的信實的獎賞,因為聖經裡有太多信實忠於神的窮人!我們可以(並且應該)去拒絕任何認為物質財富是上帝虧欠/應該給我們的之類的神學。我們可以(並且應該)拒絕任何宣揚貪婪、嫉妒、虛榮和不合宜的物質財富異象,更遑論對窮人吝嗇或剝削了。罪的淺在性不在於金錢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以及我們如何使用它。
思想的貧困如何影響我們的教會
身為教會領袖,我們對金錢的看法 —— 尤其是我們如何談論金錢 —— 對我們個人的門徒訓練和教會的門徒訓練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如果我們拒絕成功神學,但卻在無意中製造了對「接受財富」的羞恥感,我們會錯過些什麼?
我們可能會無意中低估/輕視了那些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人的慷慨行為。如果維持財富本身被視為貪婪或有罪的,我們似乎在告訴我們中間比較富有的人:教會及福傳不是你投資金錢的地方,你應該把錢用在別的地方。
想想看:當我們為了財富自創一個不符合聖經教導的罪的類別時,我們當中較為富有的會眾會怎麼想?他們是否會感到不受歡迎、羞愧,或甚至遠離教會的價值觀嗎?如果我們對財富產生一種不健康的汙名,較富裕的教會會友可能會重新考慮對教會財政的支援,轉為支持那些樂於接受他們的慷慨的福利機構和組織。
或者他們甚至可能完全脫離教會。如果一個教會的核心文化讓人對錢財感到羞恥,可能會反向的刺激較富裕的會眾乾脆自我放縱跟滿足,對宣教在財務及捐贈上的需求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同樣,也想想住在低收入地區的人們。成功的企業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並產生社會水平提升等其他連鎖效應。因著羞辱財富,教會可能會讓剛嶄露頭角的企業家感到困惑,降低了他們長期而言能為社會帶來所需的系統性改變的熱誠。
此外,將金錢或物質財富視為罪惡的想法,幾乎近於一種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與聖經關於現實世界的屬靈層面的教導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將金錢視為工具則更為貼切。工具可以帶來幫助或傷害。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因對這個工具畸形的思維和邪惡的使用方式而受到傷害。但也有不少人因此得到幫助。借用馬丁路德的一句話:我們在矯枉過正時要格外小心,不要從馬背的另一邊摔下來。
福音派在財富問題上的糾結,可以透過謹慎且符合聖經教導的呼籲,提醒人們要警醒及有所平衡、有恩典及透明度。牧師應提醒他們的會眾 —— 以及他們自己 —— 財富的危險性,以及那些比其他人享受更多物質供應的人較容易有的脆弱性。販賣自身利益及一種實用的律法主義的成功神學,時時刻刻就在我們心門外等待,所以我們務要在這些事情上教導聖經真理,並在一切事上鼓勵尋求聖經的智慧。
但我們也不該持續的(現已淪為陳腔濫調的)錯誤引用提摩太前書6:10,即「金錢是萬惡之源」這節經文。除了鼓勵有清醒的靈命,也應鼓勵真心的慷慨。呼籲擁有不少物質財富的人,試著在不同層面惦記那些擁有很少的人。事實上,惦記著窮人也是我們忠於福音的一部分(加2:10)。所有美善的事物都來自上帝,如果以感恩的心接受,就沒有什麼是應該拒絕的。讓我們不要羞辱給予者,認為來自他的祝福都是不應接受的。
賈里德·威爾遜(Jared C. Wilson)是中西部浸信會神學院(Mid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牧靈事工助理教授,自由浸信會(Liberty Baptist Church)牧者培訓中心主任,以及《今日基督教》牧養之藝術播客的聯合主持人。
翻譯:T.N. Ho / 校編:Yiting Tsai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Don’t Pretend the Ugandan Homosexuality Law Is ChristianNot everything that’s a sin is a crime—let alone one punishable by death.Français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Russell Moore: I Already Miss Tim Keller’s Wise VoiceThe late pastor theologian gave strong counsel to me and so many others in ministry. - Editor's Pick
PCA’s 50th Anniversary Comes During a Season of GriefPresbyterians expect less fight and more fatigue as they gather following the Covenant shooting and the deaths of Harry Reeder and Tim K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