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Twitter上问道:“我们是住在古代的以色列,还是现代的巴比伦之中?”

这个问题的另一种问法是:圣经对于在应许之地上生活的规范及指引,对我们这些身为宗教少数族群的基督徒——生活在非基督徒统治之下“不圣洁”的土地上——有着有哪些程度的应用(或关联性)?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古以色列国,在那里,生活的重点是维持圣洁,而不是宣教——上帝把以实玛利和以扫送至旷野、告诉约书亚要消灭迦南人,并且指示以斯拉要坚持让以色列人与外邦妻子分离。为了使应许之地圣洁,上帝下了一道零容忍政策:你们当中不可有耶和华所憎恶之事。

古以色列所住的应许之地,是人类最接近能生活在新伊甸园的一次机会,在这里,神拣选了一个独特的民族作为居民。祂给予指引,让他们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在应许之地生活(申命记28章),并应许他们,如果他们遵守诫命,一切都会顺利。

上帝建立古老的以色列国,以作为这个世界的模范国家——这是一场完美的试验,测试良好的典章是否能造就出良善的民族。

神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学此地其他民族去行“可憎恶的事”(申命记18:9)。但神的典章和律例不仅仅是为以色列人而立,而是同样应用在其他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外族人(利未记18:26, 28)。

这样看来,旧约圣经的要求高度取决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古代以色列人典章的律例旨在保护神赐给他们的土地的圣洁。他们的任务是洁净这块地,使其免于污秽的行为,维持着他的圣洁。

信仰的传播并非当时优先考虑的重点。当某些以色列男人娶了外邦女子为妻,领袖们并不会因新来者的归依使以色列人数增加而欢欣庆祝。相反的,他们对与外族通婚感到恐惧。

当以色列人离弃他们的半-伊甸园时,先知们相当的愤怒。先知耶利米基于敬虔的义怒让我们造出了悲叹(jeremiad)一词(衍生自耶利米的名字 Jeremiah)。耶利米写道:“耶和华如此说:我领你们进入肥美之地,使你们得吃其中的果子和美物;但你们进入的时候就玷污我的地,使我的产业成为可憎的。”(耶利米书2:5, 7)

然而,对于那些不但住在半-伊甸园之外,而且还是住在反对伊甸园的巴比伦城内的以色列人,耶利米说话的语气却非常不同:

信上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万主之主;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29:4-5, 7)。”

旧约圣经的其他部分也表明,住在以色列境外的以色列人,应该有着与境内以色列人截然不同的政治策略。例如,上帝禁止古代以色列境内的占卜术(申命记18:10-12),然而,但以理被任命掌管巴比伦内行法术的、占卜的及其他哲士(但以理书2:48)。

虽然但以理可以不受这些不敬虔的人们影响,独立思考及行事,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有任何计划或渴望想要剪除这些人。身为在外地寄居的人,他必须与他们共存——因此,但以理成为了我们可以借镜的楷模。从西元前605至539年,但以理在至少66年的时间里,在巴比伦的统治下生活及工作,他总是试着服事一群与他截然不同的外族人,同时仍忠于上帝。

在这个过程里,但以理及他的三个朋友曾面临过死亡威胁。当尼布甲尼撒王设立了一个90英尺高的金像,并命令所有官员拜金像时,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并没有对着这群异教徒发表慷慨激昂地演说。他们仅仅拒绝屈身下拜,便足以让他们被捕及被扔进火窑中。然而神在火窑中存留了他们的性命。

这几个以色列人在公开场合里虽然包容着与他们不同的族群,但在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家庭里却遵守神的命令。但以理在自己的家中祷告,但没有要求巴比伦的学校也公开地祷告或读经。我们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帖记看到,其他犹太人是如何生活在波斯地——这个帝国境内有127个省,国内还有许多其他民族和语言——以色列人在不同于自己民族的法律统治下与其他民族和平的生活在一起。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国土上所有偶像都要被摧毁。然而到了新约时代,使徒保罗从未试图移除雅典城街道上的异教祭坛和偶像(使徒行传17:17-31)。他和其他福音书作者都强调,要使用任何能宣扬基督好消息的机会,却从未说基督徒应强制将圣经律法套用在异教徒身上。

再一次,圣经的应用取决于地点:在某个地方合适的应用,并不适合应用于另一个地方。

我们在耶稣的身上也能见到同样的作为。他把兑换货币的犹太人从圣殿——这个全世界最神圣地方——赶出,但耶稣却没有把罗马人从其他任何地方赶出。当罗马士兵于西元70年摧毁这座圣殿后,以色列已成为最不圣洁的土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块土地比其他土地更为圣洁。

古以色列最大的悲剧是,在全世界所有土地里最不会吸引罪恶的这块地上,神的百姓依然犯罪了。如果连生活在神的律法所孕育出的最良善的社会环境里,都无法让古以色列人忠诚于上帝,那么上帝圣洁良善的律法在其他更不利的环境里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旧约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千万不可骄傲的以为自己有能力在地上建立并维持住一个乌托邦国度。我们应该学到的功课是:罪来自我们自身,而不是我们周围的环境。神教导人类:即使在最好的环境里——无论是在原始的伊甸园,还是在以色列的半-伊甸园里——罪仍潜伏在我们的门前。神让我们看到自己对基督的迫切需求,并且除祂以外,再无拯救。

当初代基督徒逐渐理解以色列历史的含意,他们也就理解在新约时代(及之后)传福音的重要之处。“我的邻舍是谁?” 犹太人對这个问题原本的回答是“我的犹大弟兄”,但耶稣说:任何有需求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包括所有妇女、撒玛利亚人,甚至是神百姓敌人的罗马士兵。

免费时事通讯

更多时事通讯

耶稣对他人的全然接纳,坚固了早期基督徒的信念。基督徒根据上帝的指示,将福音带入万国,而不是专注于捍卫自己的国度。因此基督徒能自由地传福音,并接纳任何相信基督的人——不论其血统、过去犯过的罪、种族或文化为何——至教会的团契中。

虽然不再拥有一块专属于自己的“国土”去捍卫,却被赋予将“天国”分享至地极的使命,初代基督徒的首要任务是把人们带进福音里,而不是把圣经原则及律法强加到尚未信主之人的身上。

今日,虽然“基督教民族主义”已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遍地开花,我们仍可以跟初代基督徒前辈学习:我们不再需要保卫任何圣地或圣殿,但众教会应该学习成为神国度里的模范城市——在这个城里的每一个人,不但可以,而且也能,因着祂的奇异恩典,从内到外的被改变,成为新造的人。

作者奥拉斯基博士(Dr. Olasky)隶属于 Discovery 和 Acton 这两个机构。他是美洲长老会(PCA)的长老,是30多本书的作者及共同作者,其中包括《美国的堕胎故事》(The Story of Abortion in America)。

翻译:荣怿真 / 校稿:Yiting Tsai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Português, and 繁體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Simplified) (简体中文) cover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