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級颶風伊爾瑪(Irma)襲擊了巴布達(Barbuda),迫使居民撤離到鄰近的安地瓜島(Antigua),並使巴布達無法居住。 僅僅十天後,另一場颶風瑪麗亞(Maria)從安地瓜南部經過,再度帶來大量風雨,最後也成為5級颶風。
安地瓜和巴布達環境部主任黛安·布萊克-萊恩(Diann Black-Layne大使告訴_「紐約時報」,_ 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量是造成強烈暴風雨的主要原因。 她說,這個島國太小了,無法單獨改善這個問題。 相反地,她卻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行動方案。
布萊克-萊恩告訴記者邁克爾·巴巴羅(Michael Barbaro),“我們祈禱。 我們是敬畏神的人,我們相信寬恕,我們相信祈禱。 我們相信神會為我們代禱。 我告訴你;禱告是有力量的。”
主確實應許會垂聽她的呼求(出22:21-24)。 如果神垂聽這些呼求,祂的子民也應該聽到。 太多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認為氣候變化主要是一個政治或經濟的問題。 但這也是一個屬靈的問題,需要用合乎《聖經》的方法來應對。
實際上,《聖經》有很多關於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經文。 特別是《舊約》,記載歷世歷代神持續命令社會要盡全力去彰顯神的榮耀,以及社會未能遵循這指令的虧缺。
《聖經》的教導應該引導基督徒預期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 它應該促使他們重視當今氣候危機的證據,即使他們對如何解釋這些證據持不同的結論。 或許最重要的是,《聖經》的教導表明,氣候危機往往具有改革性的目的。
土地和法律
孕育生命的氣候來自神的良善。 所有的基督徒都同意這一點,即使對氣候變化持有不同的信念。 有些人甚至會主張一個初步的論點,那就是一個良善的神永遠不會允許氣候變壞。 但天氣顯然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早在伊甸園時我們就看到了這個教訓。
《創世記》描述伊甸園是一個氣候宜人的地方(創2:5-6),並介紹了人類與神的關係,就是要管理神所創造的世界(創2:15-19)。 人類的罪也使一切授予我們所管理的都受到損害——包括神賜給我們的氣候這件禮物(創3:17-19;羅馬書8:19-22)。
這些主題繼續出現在《出埃及記》的記載中。 神拯救以色列人從埃及到另一個有美好氣候著稱的地方(申11:9-12)。 然而,為了讓迦南的好天候繼續下去,人們必須遵循神的方法。 《申命記》說:“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盡心,盡性,事奉祂。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13–14节).
在神頒給以色列的律法中,也包括關於土地和氣候的管理規定,教導他們如何管理氣候。 基督徒仍然可以從這些律法中得到智慧。
《舊約》中最引人注目的“環境規定”之一是安息年土地休耕的律法(出23:10-11)。 沒有現代的肥料,當時的農民——許多今日的農民依然如此行——運用輪作或一個季節內不開墾讓田地來補充土壤的養分。 如果不這樣做,會導致土壤貧瘠,植物生長不良,水分保持喪失,以及蒸發和降雨等問題。
古代以色列人每七年就要休耕一次田地。 《利未記》警告說,忽視這個原則會導致土壤硬化和降雨減少。 “你們若不聽從我,不遵行我的誡命。...我必斷絕你們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又要使覆你們的天如鐵,載你們的地如銅。 ...地多時為荒場,就要多時嘆息;地這樣歎息,是你們住在其上的安息年所不能得的。”(利26:14-35)。
是的,這種管理具有社會性和屬靈性的功能,為身體的休息和信靠神豐富供應,創造了一個生生不息循環的機會。 它也建立土壤枯竭和降雨損失之間的關係,這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 它存在以色列的律法中,這表明人類的活動可以直接影響到氣候,而神期望祂的子民因應地調整他們的作息。 休耕法並沒有完全禁止土地的使用,但它確實以限制經濟生產來保護人類的生活環境。
《聖經》時代的以色列人缺乏現代的科學知識,無法探索超越這些氣候變動的基本原理。 即便如此,以色列人被教導要將氣候視為是賦予他們所管理的。 進一步的土地和氣候指引也呈現在以色列人的節日曆法中。
三個朝聖節日構成以色列人曆法的骨架,每個節日都要求全國人民上耶路撒冷去朝聖。 它們的時間和儀式並引導以色列人按照季節經營他們的土地。
第一個是逾越節(Passover)。 它標示著從雨季進入到春季,當時大麥準備要收割了。 七七節(Feast of Weeks)發生在七周後,當春天離去夏天到來,小麥也準備要收成了。 最後的朝聖,就是住棚節(Feast of Booths),這標示著夏天的結束,當夏天的水果成熟了,接著下一個雨季即將來到。
這些節日教導以色列人,他們的勞動和敬拜要配合季節。 以色列人還學到如何使用他們從豐收中所獲得的財富。 所有家庭都會從每個季節的收穫中帶什一奉獻和其他祭品到聖殿中(申16:1-17)。 部分什一奉獻的物品是在節日期間享用。 但其他大部分被儲放在倉庫里,作為利未人賑濟弱勢群體之用(申14:28-29)。
通过這個季節性的曆法,以色列人被教導管理氣候的方法,在於確保要用收穫的財富祝福土地上所有的居民,包括非地主和弱勢群體。 以色列人更被告知,只要他們遵守這些律法,他們就可以期望這適宜的氣候會持續。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 耶和華必為你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你的地上;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 ...你若不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 耶和華要用...旱風,霉爛攻擊你;這都要追趕你直到你滅亡。 你頭上的天,要變為銅,腳下的地,要變為鐵。 耶和華要使那降在你地上的雨,變為塵沙,從天臨在你身上,直到你滅亡。″ (申28:1-24)
當然,這些節日是針對迦南地區特有的季節和莊稼。 《新約》的教會從北極到熱帶氣候並橫跨全球,不需要繼續這些舊約律法中的規定。 然而,基督徒仍然被勸勉要學習律法中的智慧(哥前10:11;提後3:16)。 《舊約》中关于土地和氣候的管理律法可以幫助現今的基督徒認識到氣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未能適當地管理神的地球及其產物所造成對氣候所造成的破壞。

《聖經》中的氣候變化
當一塊土地確實遭受氣候破壞時,神教導以色列人要問為什麼。 當遍地“有硫磺,有鹽鹵,有火跡。 所看見的人,連萬國人,都必問說:“耶和華為何向此地這樣行呢? 這樣大發烈怒是什麼意思呢?”(申29:23-24)。
並非每一場氣候危機都是審判的發生。 約伯的苦難包括詭異的天氣事件(伯1:16,19),儘管他在神面前是無辜的。 然而,約伯仍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完全是基督徒對氣候變化才會有的回應,必要時可以導致道德和經濟的改革。 我們看到《舊約》中的先知也有類似的模式。
最具戲劇性的例子是《創世記》6-9章中的洪水。 神差遣洪水作為對人類罪行的直接回應。 挪亞採取了實際步驟,比如建造方舟。 他也警告其他人,呼求大家悔改(彼後2:5)。 洪水過後,挪亞領受了神的應許:
“地還存留的時候,
稼穡、
寒暑、
冬夏、
晝夜 就永不停息。”
(創 8:22)
部分基督徒把這個應許理解為神在挪亞之後就永遠不會允許氣候有變化。 但是在數世紀後,神揀選了摩西,差遣他來傳達前面提到的關於氣候不穩定的全面性警告。 雖然神對挪亞的應許限制了关于氣候的審判,但它不是讓我們忽視氣候變化的理由。
一件發生在摩西之後很久的《聖經》事件更證實了這一點。 在亞哈王的日子里,神又降下了一場多年的旱災。 但是,一旦以利亞帶領眾百姓悔改,“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王上17-18)。
先知以賽亞將氣候不穩定與他那個時代的貪婪和對窮人的虐待聯繫在一起(賽32:1-20)。 先知撒母耳引用非季節性的降雨作為警告(撒上12:17-18)。 《詩篇》指出,季節的良性循環取決於有良好秩序的社會(詩65,104)。 基督應許祂再來時要發生的審判也包括氣候災難(可13:8;啟6:8;8:7;11:19;16:17-21).
貫穿於《舊約》和《新約》的教訓是:適宜的氣候是神賜的禮物,沒錯。 但是,不斷惡化的氣候在提醒我們問自己,可能哪裡出了問題。
科學的見證
這是因為,根據《聖經》,氣候變化是一種用來操練屬靈謙卑的可預期的方式,我們應該對表明它正在發生的那些證據持開放態度。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數據,自1880年以來,全球氣溫上升了華氏2.1度。 這聽起來可能不多,但這溫差每年足以融化4280億噸極地冰。 並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3.4毫米。 像這樣的變化也會導致更嚴重的風暴、旱災、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我們在頭條新聞中和自己的周圍看到越來越多的這些事件。
《聖經》沒有具體地告訴我們現今氣候的變化或造成它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我們不需要《聖經》給我們精確的答案。 《聖經》中關於神對祂過去子民的作為的記載就已足夠了,這些教訓被保留到今,以告誡我們對當今類似情況該有怎樣的反應。 這包括《聖經》關於氣候的教導。
一旦我們認知到氣候變化往往是神責備的手段,科學的工具就會為我們應做的回應提供了兩個幫助。
首先,科學幫助我們界定人類活動的領域。 神,在祂的旨意中,趨使我們審視那些特別的領域。 工業規模的碳排放已被確定為導致全球暖化的最重要因素。 這一發現使現代工業生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當非基督徒的主政者專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上時,教會應該要處理驕傲、貪婪、濫用創造物和其他與工業生產有關的不道德問題。 科學,若結合聖靈的辨別能力,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需要有屬靈更新的領域。
其次,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有助於喚醒非信徒,讓他們意識到改變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當改革的必要為科學證明時,原本許多原本基於屬靈責任心抵制改革呼籲的人,將傾向於支援這改革。 基督徒不應該需要氣候科學來激勵我們接受氣候管理的責任。 但是,科學數據可以更有力第推動非信徒追求更好的氣候管理。
信仰和科學不應是對立的。 氣候政策是基督徒的見證和科學的洞見之間可以卓有成效地合作的一個領域。
改革的影響
根據美國政府機構收集的數據,現今的狀況比過去的氣候變化更加嚴峻。 但氣候變化以前也發生過。 例如,在中世紀晚期,氣溫開始變冷。 在那個被稱為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時期,冬天變得越來越冷,而且越來越長。 人們的回應各不相同,但在歐洲各地有許多人回到了《聖經》。
歷史學家菲力浦·布洛姆(Philipp Blom)在他的《自然的譁變》(Nature’s Mutiny)一書中寫道:“對氣候事件的神學解釋很受歡迎,並且經常藉出版物得以廣泛傳播。 事實上,以天氣為主題的佈道成為獨特的一種次要文學體裁。”
例如,改革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在對創世記3:18-19的註釋中,就談到了他那個時代因氣候變遷造成的農作物歉收的問題:“人的罪孽越多,神所剩無幾的祝福就會逐漸減少並削弱。當然,除非世人悔改,否則危險就會發生,絕大部分的人很快就會因饑餓和其他可怕的痛苦而死亡。 ...污染的空氣、霜害、打雷、不合時節的降雨、乾旱、冰雹,以及世上任何失序的東西,都是罪的果子。” 加爾文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
有關氣候的讚美詩也是那個時代的另一個特徵,布洛姆寫道。 例如,保羅·格哈特(Paul Gerhardt)的17世紀讚美詩“當暴雨不預期地到來時” 這樣說:
風雲黑暗籠罩大地,
我們各處尋無護庇,
海面升起驚濤駭浪,
空中充斥雨暴風狂。
小冰河期的一個結果是轉向主。 事實上,氣候變化是宗教改革內容中經常被後人忽視的一個部分。 今天,這個例子鼓勵我們要同樣承認氣候變化正在發生,並以靈命更新作為回應。
並非所有對小冰河期的反應都是好的。 如果沒有智慧,將氣候事件解釋為神的責備會導致醜陋的悲劇。 在同時期,審判女巫的事件急劇增加。 大約11萬件女巫審判在歐洲各地進行,有半數的案件導致處決。
這些悲劇給我們一個警告,就是不要盜用氣候變化的神學含義。 比較好的例子是更清醒的、以《聖經》為中心的宗教改革。
當前的機會
不論如何,氣候變遷將給人類社會帶來變化。 無論是否神因某件具體的罪而責罰,日益增加的風暴、乾旱和其他後果都將使人類社會的許多群體遭受痛苦。 但是與往常一樣,因強者的失敗,弱勢群體反而要承受最大的痛苦。
教會就是為了要在這種時代中推廣救贖的工作。 基督徒如果否認或淡化氣候變化,就有糟蹋這個見證機會的風險。
聯合國最近宣佈從今年開始的“聯合國對恢復生態系統的十年計劃”。 從2021年到2030年,大眾和私人企業將努力恢復3.5億公頃被損壞的土地,並從大氣層中清除多達260億噸的溫室氣體。
教會沒有理由不能有同樣果敢前瞻的更新異象來應對氣候變遷。 但是,在進行生態更新的同時,我們的努力更應該以社會和靈命的更新為目標。 科學家可以指出氣候變遷的機制,政治家可以規範行為。 教會有責任感動良知,對文化做出救贖的呼召。 因為在基督里:
“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
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
必開花繁盛;
...人必看見耶和華的榮耀,
我們神的華美。”
(賽35:1-2)
邁克爾·勒費弗爾 (Michael LeFebvre)是一位長老會牧師,一位舊約聖經學者,也是牧者神學家中心的研究員。 他是《創造中的禮儀:認識舊約聖經中曆法》(The Liturgy of Creation: Understanding Calendars in Old Testament Context) 一書的作者。
譯者:江山
責任編輯:吳京寧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Honor Thy Church Mothers—with WagesDespite their crucial role in congregational life, 83 percent of women’s ministry leaders remain unpaid. - From the Magazine
I Hadn’t Committed Suicide. But I Was Spiritually Dead.The prison had ID’ed the wrong man. But the mistake was powerfully revealing.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Eating Bitterness: My Culture Helps Me Persevere. The Bible Helps Me Hope.Both talk about endurance in suffering, but only Scripture encourages me to boast in my wea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