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不但對中國人來說是團圓、喜慶、祝福與溫馨的節日,也是中國基督徒和海外華人基督徒積極向同胞傳福音的大好時機。每年當中國新年來臨,很多華人基督徒弟兄姐妹會利用這個機會在微信和其他社交媒體上轉發一些包含祝福的話的圖片,並加上一兩節聖經經文,向親友祝賀新年,同時也希望爲我們的基督信仰做出正面的見證。我特別留心關注了哪些聖經經文出現在這類的圖片中最多,發現出現最多的是詩篇65:11和民數記6:24-26這類的祝福的經文。實際上,聖經當中跟春節相關的經文還有很多,除了用在祝福的圖片上,基督徒還可以在春節期間默想這些經文,思考上帝的恩典、平安、新年和團圓的意義。以下略舉幾例適合春節的經文默想,與基督徒弟兄姐妹分享。
(一)【詩篇65:11】你以恩典爲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這節經文中的“恩典”在希伯來原文中的意思是“你的好處”,直接指向的是地的出産;“滴下脂油”是一個象征性的圖畫,指向的也是地滿滿的收成,非常豐富。
農業勞作是以色列百姓生活非常重要的部分,神對土地的賜福,意味著神跟他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關。對中國人來說,年夜飯是一年豐盛的象徵:不僅有滿桌的食物,更有家人的團聚;有物質生活的富足,也有關係情感的滿足,這是中國人對富足的樸素理解,深入每個人的骨髓。回家過年就是這個渴望的真實表達。每一個中國基督徒一樣渴望回家,和家人團聚,享受滿桌的食物;我們相信神如陽光、空氣一般真實,祂眷顧我們一年的生活、工作,以各種好處帶給我們滿足、喜樂。
但神的“好處”不只是在物質上、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更是在與祂真實的關係中;這是詩65篇一開始所談到的:心中的祈禱隨時有人垂聽、罪孽能被赦免、靈魂有歸宿(詩篇65:1-5)。
對中國人來說,“年年有餘/魚”是春節深深的期盼,但在基督裏,我們從神那裏所領受的恩典比現實可見的人和物更多;我們理當靠著基督,在這個喜慶的日子更多感恩。
(二)【民數記6:22-27】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告訴亞倫和他兒子說,你們要這樣爲以色列人祝福,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他們要如此奉我的名爲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賜福給他們。
春節的核心無疑是“家”。家,承載了千回萬轉的牽挂和思緒。家是啓程的地方,是歇息的港灣,也是依歸之所。在春節,家與幸福、喜慶、祥和緊緊連在一起;可以說,春節寄托了國人對生命、對人生的理想和期待。這一切用聖經的語言來表達,就是“Shalom”(平安)。這是傳統以色列人生命最深的渴盼和追求,他們平日見面的問候語就是“Shalom”。
這段經文是舊約的大祭司對以色列人的祝福,這是舊約上帝所揀選的百姓所能領受的最美祝福。這個祝福始于上帝的祝福,終于上帝的平安,其中所充滿的是上帝豐沛的同在和眷顧。
希伯來文Shalom 的內涵很豐富,含有“圓滿完成”,“和諧平安”,“健康、茁壯”,“福分、福祉”的意思。這不正是中國人在春節最深的期盼嗎?
這段經文也是新約的基督徒耳熟能詳的祝福,我們知道上帝所命定的這個“平安”在基督耶稣裏得到了成全。保羅說:“上帝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弗1:3,9)
中國人在春節的美好願景——家,福分,喜慶,和平,這一切都在上帝所命定、所要賜下的Shalom(平安)的祝福裏。這個代表我們存在終極完全的祝福——Shalom,只有連接于那位生命的創造主才能得到。如今,這個Shalom已經在基督耶稣裏賜下了,也將在未來在基督耶稣得到完全。
(三)【出埃及記12:1-2,11】耶和華在埃及地曉諭摩西、亞倫說: “你們要以本月爲正月,爲一年之首……你們吃羊羔當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地吃,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標記了一年的開始。古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從自然的角度來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生長的季節,人們在春天撒下種子,期待未來的豐收。
春節是人們與家人團聚,慶祝豐收,並彼此祝願新年快樂的溫馨時刻。人們在春節播種希望和祝福的種子,這是古代農耕社會,普通老百姓樸素的情懷。這份情懷造就了一個勤勞的民族。
在舊約聖經中,上帝卻要祂所救贖的以色列百姓以逾越節來標記一年的開始。逾越節是記念上帝在埃及地施展大能,把以色列百姓從爲奴之家帶領出來。從此之後,以色列人不再跟隨上帝所創造的自然來認識自己,安排生活,而是根據上帝所啓示的話語來認識自己,安排生活。這個改變塑造了一個懂得感恩、信靠上帝的民族。
在教會曆史上,基督的教會並不按著公曆的1 月來標記一年的開始,而是以將臨節來開始新的一年。將臨節是以聖誕節耶稣基督降生前四個主日開始算起,教會有四周左右的時間來預備迎接主耶稣的降生。在將臨節期間,我們思想自己生命和周遭環境的破碎和無望,並在上帝賜下愛子作爲這個世界盼望的應許中,忍耐等候上帝應許的實現。這種姿態表明主耶稣的教會依然是一個等候的群體。
(四)【申31:7-8】摩西召了約書亞來,在以色列衆人眼前對他說,你當剛強壯膽。因爲,你要和這百姓一同進入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所賜之地。你也要使他們承受那地爲業。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想起過年回家,實在是令人興奮的;而對不少人來說,心裏卻是很緊張的。年齡很大了,依然是單身,回去會被各種問詢甚至變相的指責,以及許多相親的邀約;這一年工作沒有什麽起色,成績平平,參加同學聚會很有壓力;婚姻面臨危機,很難面對父母和親戚朋友。
或者,以往回家過年的傷口還未癒合,想來至今心有餘悸:與父母溝通總有代溝,話不投機;婆媳關系如履薄冰,兄弟姐妹之間爭吵、恩怨等等。平時大家距離遙遠,相安無事;春節相聚,很可能會使過去的傷口被揭開。
單看這些壓力和傷痛,會使人選擇逃避,索性不想回家過年。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可能心裏很不情願;但我們需要轉變我們的視角,我們需要從上帝而來的鼓勵和力量。這段經文是摩西在臨死之前對接續他的約書亞的勉勵。接續摩西的工作,帶領上帝的百姓是一件又大又難的事。約書亞的心裏充滿了恐懼。摩西的鼓勵只有一個:不要懼怕!
摩西給了約書亞3 個克服懼怕的秘訣:1. 上帝已經賜下得地的應許;2. 上帝走在他前面;3. 上帝必同在。
基督徒回家時,需要確信上帝已經在我們前面回家,祂已經在我們的家中工作;當我們回家之時,我們或許會驚奇的發現上帝恩典的印記。即或不然,我們也知道,祂必在一切的困難中與我們同在。如此,我們可以勝過恐懼,帶著愛,勇敢回家!
(五)【希伯來書12:14】你們要追求與衆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中國人本來就講究“和爲貴”,更何況在春節這個一年中最喜慶吉祥的時候,和睦更是人們所看重的。小時候,在我們那個小村莊裏,即使是平日裏彼此懷怨、互不說話的冤家,也會在春節的時候,帶著笑臉,客氣的問候、祝福對方:過年好!
耶稣被稱爲“和平之君”(參以賽亞書9:6),祂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要讓人與上帝和好。祂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被稱爲上帝的兒子。保羅說,上帝把那使人和好的職分托付給了我們。基督徒也蒙召成爲和平之子。
但對許多基督徒來說,回家過年是一個經曆衝突、爲真理爭戰的時刻。有時候是老同學對我們品頭論足;有時候是朋友嘲笑我們持守內在的良知;有時候是家人不理解我們的信仰,反對我們的抉擇;有時甚至是強大的地方偶像崇拜的傳統風俗,挑戰我們對信仰的持守。
在衝突和爭戰中,我們容易在主裏激勵自己要爲真理打那美好的仗,但有時候會因此變得敏感好戰、不近人情。《希伯來書》的作者勉勵基督徒要“追求與衆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我們一般都強調後面的聖潔,但和睦也是上帝所看重的。希伯來書的寫作背景是教會受很大逼迫的時候,在這樣的情境下,追求和睦更是不易。
新譯本聖經特別加上“竭力”一詞,更接近希臘原文的意思;上帝要我們盡一切力量和智慧去尋求與衆人和睦,即使是面對一個不友善的環境時。
這個春節,讓我們盡力做一個“和平之子”吧。
林偉清牧師,加爾文神學院(CTS)道學碩士、神學碩士畢業,現在北京從事媒體宣教和神學教育。普世佳音機構專欄作者。
本文部分選自《更美的家鄉:佳節靈修特輯》,普世佳音出版,2019年1月。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A Tale of Two New York City PastorsOne formed me. The other entertained me.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Died: Tim Keller, New York City Pastor Who Modeled Winsome Witness“We are more sinful and flawed in ourselves than we ever dared believe, yet at the very same time we are more loved and accepted in Jesus Christ than we ever dared hope.”españolPortuguêsFrançais简体中文한국어Indonesian繁體中文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日本語 - Editor's Pick
The Spiritual Battle of Teen Screen TimeKids’ addictions to their phones isn’t a legislative issue. It’s a discipleship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