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在聖誕節要當一個基督徒是困難的。好吧,又不是那麼難。畢竟,我們每年都過聖誕節。儘管如此,它似乎比應該的更難。為什麼一個本應把重點放在信心的節日,往往帶着點點懷疑?為什麼地上和平的慶典會帶來如此多的焦慮和恐懼?我們怎能擔心聖誕節被過份渲染的同時又擔心它正在被刪除呢?聖誕節,你在哪裡?為什麼我找不到你?
我曾經聽過一個關於逃避如何加剧焦慮的心理學講座。這事發生在一個朋友身上。起初,她拒絕要走高速公路的出行。她越是避免出門,限制就越發增加。最終,她足不出戶。逃避不能解決問題;是面對我们关于聖誕節的环境焦慮的时候了。當我們正視它們時,它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那眼里有一線友善的光芒。
讓我們從懷疑開始。耶穌誕生的故事中有很多的不可能:星星、天使、東方三博士,當然,還有童女生子。如果你從未懷疑過童女生子這事,那麼,你可能從未真正思考過它。
真正去思考一下並不是一件壞事。童女生子這事是為了叫你感到驚訝。這是一種刻意的、神聖的挑釁。就像被火燒的荊棘一樣,它的目的是吸引你,因為你無法抗拒而對它產生興趣,即使你的第一反應是懷疑。
在《聖經》中,哈拿懷着撒母耳一事與馬利亞懷着耶穌的事件相似(撒上1)。大祭司以利是個大忙人,他不容易從他的日常工作中分心。然而,神讓他轉過來去注意哈拿正在熱切地禱告。他以為她喝醉了。對於她那莫名其妙的行為,這是顯然的解釋。
以利的起始點是把聖潔誤以為是過犯。但神正在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可以相信即將發生的神蹟懷孕,一個神子民的領袖即將誕生。
我們很多人對馬利亞也犯相同的錯誤。當我們聽說馬利亞懷孕時,我們第一個反應大概是會認為馬利亞一定有婚前性行為。這是顯然的解釋。但是上帝通过宣告童貞女懷孕,来引起你的注意。祂讓你思考祂希望你去思考的故事,這是祂一直以來的目的。
去懷疑某件事情就得去思考它。馬利亞自己的反應——“怎麼有这事呢?”——是正確和聖潔的,因為她不是在嘲笑;她是在思考。
科学研究的先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從肯定開始,他將以懷疑結束;相反,如果他願意從懷疑開始,他便會以肯定作結束。”
即使对于神蹟,我們的信心也常常以這種方式運作。我們不必一定要從完全的相信和接受開始。我們必須從興趣開始。
然而,我們有些人會特別擔心其他人經歷懷疑:孩子、兄弟姐妹、朋友,甚至可能是配偶或我們教會的重要成員。也許,我們甚至擔心我們的整個文化正在失去信仰。如果是這樣,我有個好消息給你:聖誕節是你在信與不信這場戰鬥中的盟友。
作為研究這個課題的學者,我可以有信心地告訴你,總的來說,無神論者都喜歡聖誕節。他們認為這是基督教最吸引人的地方。非信徒在聖誕節期間經常感到與信仰最接近。
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是一個熱心的基督徒。他經歷了一個拆解信仰的過程,離開了教會,並變得很自在地說他不再相信上帝。
然而,幾年前,他有點羞怯地告訴我,他參與了以前教會的平安夜崇拜。從那時起,他談論基督教的方式明顯軟化了。如果有一天聽到他回歸基督,我不會感到驚訝。
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在寫《蘇格蘭人的聖誕節故事》(A Scot’s Christmas Story,1865年)時敏銳的剖析成為對浪子和迷羊寓言的現代版,書中牧羊人的女兒在聖誕節拯救了她迷失了的兄弟。聖誕節吸引懷疑者走近信仰,而不是把他們推開。
如果你對聖誕節對非信徒的吸引力持懷疑態度,那可能是因為你把別人的懷疑所帶來的,那些令人灰心的啟示與聖誕節聯繫在一起。聖誕節通常是在一年沒有聯絡之後,我們去親近我們所愛的人,並得知他們生命中真正在發生的事情。
如果有人不再是信徒,聖誕節往往是我們得知這點的時候,因為教會崇拜、祈禱和信仰是虔誠基督徒家庭慶祝節日的核心。缺乏參與的話是很顯眼的。聖誕節不會引致不信;這只是讓我們發現某人現在的生命是什麼光景的時候。
知道比不知道好。你的任務是繼續陪伴親人走過他們的生命歷程。未來,聖誕節的喜悅或會在等待著你,因為,經過多年的不信之後,當他們的信心復萌時,你會更加珍惜他們的信仰。再一次,真正的信心通常是在懷疑之後出現的。
一個持久的都市傳說認為聖誕節其實是異教的。非信徒有時喜歡用這種說法來整頓基督徒。基督徒常常以逃避的方式回應,因為害怕它可能是真的而不去深入了解這件事,。
我已經深入了解此事,我可以告訴你,這不是真的。為了編輯《牛津聖誕手冊》,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有系統地閱讀了關於聖誕節的學術研究,以及無數的歷史文獻。你可以確認聖誕節是基督教的。
屬於異教徒的這個指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聖誕節的日期似乎被選擇與冬至(異教徒節日的時間)連在一起。然而,冬至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不是宗教現象。
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古代社會的標準做法是:用太陽和月亮的軌跡來設定他們的聖日;這是標記時間的最實用方法。《聖經》甚至教導說,上帝創造太陽和月亮的原因之一,是讓人們可以標記神聖的時節(創1:14)。斷言創造的一部分內含異教色彩是荒謬的。
鑒於《聖經》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基督出生的日期,教會選擇12月25日進行慶祝,可能因為這可以讓一般人更容易知道每年甚麼時候是聖誕節,而且,以象徵性的原因來說,這是一個合適的時間。
冬至是最黑暗日子的結束,是光明越來越強的時候:“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約1:9)
植物裝飾或常綠植物也不是異教的。首先,我們知道因為上帝創造的任何東西都不是屬於異教的。以色列人被命令去郊外收集常綠植物來慶祝住棚節(利23:40;尼8:15)。
其次,我們可以將一些聲稱傳統常綠裝飾是異教的說法的起源追溯到19世紀的小說和宣傳。作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為給他的一部小說增添色彩而發明一個說法,指教會認為槲寄生(一種西方傳統聖誕植物裝飾)是被異教所玷污了。
德國民族主義者把聖誕樹說成是源於撒克遜異教徒,因為他們想把聖誕節變成對德國身份認同的慶祝。
聖誕樹的真正起源是在中世紀歐洲聖誕期間演出的聖劇。這些戲劇講述了《聖經》中救贖的故事,當中有一棵被裝飾的常綠樹,它代表了生命樹。它成為這個季節的象徵。
同一地區中,一些歐洲異教傳統與基督教傳統重疊是理所當然的。人們總是通過他們唾手可得的文化資源來表達自己,而在同一個地方,人們往往擁有相同的資源。
你可以在美國慶祝七月四日國慶時看到類似的情況。國色、國旗、音樂、煙花、食物——所有這些特色顯然都是從英國文化中借來的。然而,聲稱美國獨立日實際上是去慶祝英國是荒謬的。
同樣,聖誕節不是異教的;這是真正的,確切的慶祝耶穌基督的活動。事實上,聖誕節的神學訊息——道成肉身的教義——聖化了這個真理,就是神到來,是為了在我們的文化中、與我們的文化和通過我們的文化工作。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而生。
富裕國家的虔誠信徒是應該為聖誕節如何變得不再那麼有基督教意義而哀慟的,因為它的特點不再是自我否定,而是自我放縱和消費主義。我們真的可以在預備過節和派對中想到上帝嗎?我們的錢不是應該花在更神聖的事物上嗎?
但為什麼聖誕節意味著自我否定呢?凡事都有定期。禁食有時,盛宴也有時。
作為他敬拜生活的一部分,耶穌自己也會守普珥節的聖日。《聖經》明確指示該如何守節:“並在這兩日設宴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斯9:22)
《聖經》慶祝某些聖日的方式是盛宴、喜樂和禮物。我們要“彼此”餽送禮物——就是我們自己的社交圈子——和餽送給“窮人”,就是慈善機構,或者想方設法幫助那些比我們自己有更大需要的人。這兩者都是聖誕的傳統,也是《聖經》中所建議的。是的,這些禮物不僅僅是讓經濟運轉的策略。它們是符合《聖經》的,是一種普世的慶祝方式。
但是,《聖經》中的盛宴真的是我們今天所指的嗎?《聖經》對盛宴的定義是享受比平時更豐富的和質量較好的食物和飲料。當然,即使在聖誕節,吃過量、喝過量,或者花費過量仍然是錯誤的。
但是,應該有一個時間比日常更豐富地慶祝。婚禮應該通過送禮和盛宴來慶祝,正如耶穌自己在他的第一個神蹟中所見證的一樣。與普珥節和婚禮一樣,聖誕是盛宴和送禮的合適時間。良善的基督徒啊,你們要喜樂!
最後,許多基督徒擔心聖誕節正在變得世俗化。我認為這種擔憂是把節日看反了。在我們的文化中,聖誕是全年中最不世俗的時間——而聖誕季佔一年的十份一!我們整個文化都在這節期中作好準備,以便更容易談及耶穌。甚至連救世軍也突然成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不能強迫我們所處的世俗文化以基督教的方式慶祝聖誕節,正如我們不能強迫美國人在耶穌受難日反思基督之死的意義。然而,我們所在的文化對聖誕節中的基督教層面異常地感興趣。一個基督教的聖日成為聯邦假期。許多教會在聖誕節聚集了全年最多的會眾。
流媒體服務公司Spotify的一項研究 顯示, 覆蓋率最高的節日歌曲包括《平安夜》和《啊!聖善夜》。12月播放次數最多的歌曲包括《馬利亞,你知道嗎?》。
我住在芝加哥地區,這裡有一個廣播電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都使用標準的搖滾模式。但是在一年中的最後十分之一左右,你可以聽到“普世歡騰!主治萬方”,或者被邀請“除去我們的罪”,讓耶穌進入,又或者送上“安慰和喜樂的好消息”,因為“基督我們的救主在聖誕日出生”。我們應該感恩,每年有六個星期,即使是流行電台有時也會播放宣告耶穌基督的救恩的歌曲。
對世俗主義的擔憂,應該是去擔心縱使有聖誕,我們的文化中仍在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卻不是聖誕節所引致的。就像我們在聖誕節與親戚問好一樣,這假期可能是讓我們注意到我們的文化變得不再是屬於基督教的時候。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是我們應該想要得到而不是試圖避免的資訊。
我們可以完全自由地以基督教的方式慶祝聖誕節。但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擔心聖誕時自己變得太世俗化了。一些圍繞著我們的焦慮其實是因為我們為了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感到內疚。解決方法是面對這個問題,正視它,並弄清楚我們需要改變甚麼,以致我們自己的聖誕慶祝活動更加以基督為中心。沒有人阻止我們去強調敬拜、祈禱和《聖經》作為我們慶祝活動的一部分。
是時候從所有這些假期的擔憂中解脫出來了。聖誕節的信息包括這些安慰的話:“不要害怕”(路2:10)。現在不是掩蓋我們喜樂的時候。從天使那裡得到一個小秘訣,放下圍繞著你們的焦慮。
提摩太·拉森(Timothy Larsen)在惠頓學院任教,是《牛津聖誕手冊》的編輯。
翻譯:季小玲
責任編輯:吳京寧

Annual & Monthly subscriptions available.
- Print & Digital Issues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every article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Unlimited access to 65+ years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Member-only special issu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All About That Tenor: Why Men Don’t Sing in WorshipMusic experts say we don't need more "manly songs," but we do need to help lower voices find their place - From the Magazine
The Cost of Creativity: Bonhoeffer Set Aside Ethics For Art. Did He Choose Well?The theologian set aside his nearly finished magnum opus while in prison, investing instead in creative writing. - Related
New Atheism Is Dead. What’s the New New Atheism?Far fewer British people agree with vitriolic assertions about religion. Still, disbelief in God is on the rise in both the UK and the US. - Editor's Pick
AI Has No Place in the PulpitTechnology can serve the church. But it can’t replace the good, frustrating, endless work of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