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女性基督徒一直是如同雲彩圍着我們的見證人,她們的信仰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打動我們。這八位婦女在艱難困苦中活出了真善美——是禱告給了她們力量。她們的禱告生活可以為我們的注入新的活力和意義。

維比亞·佩爾佩圖亞 (Vibia Perpetua):勇敢的愛

佩爾佩圖亞(約182-203)在迦太基的一個羅馬家庭中長大,當時突尼斯在羅馬的統治之下。將她的信仰從羅馬帝國崇拜改為基督教是非法的。即便如此,在她被捕時,佩爾佩圖亞已是一個堅定的初信者(catechumen)——一個在受洗前接受信仰培訓的年輕信徒。作為基督教教義正式教育的一部分,她可能閱讀了同時代北非神學家特圖良(Tertullian) 的《論禱告》,其中強調了將盼望交託給上帝。在與同伴們一起被軟禁數日後,佩爾佩圖亞接受了洗禮。她和其他初信者很快就被帶到了監獄。《聖徒佩爾佩圖亞和費利西蒂的殉道》(The Passion of Saints Perpetua and Felicity)是最古老的基督教文獻之一,其中描述了佩爾佩圖亞和她的同伴費利西蒂在臨刑前的日子裡”不斷地向主傾吐禱告”。22歲的佩爾佩圖亞作為殉道者死去,在眾目睽睽的競技場上被野牛拋起,被劍刺殺。《聖徒佩爾佩圖亞和費利西蒂的殉道》里記錄了佩爾佩圖亞臨終前的呼喊:”堅守信仰,彼此相愛”。幾個世紀以來,迦太基的基督徒每年都會閱讀她的著作,並被她犧牲自我的愛所激勵。

對佩爾佩圖亞來說,禱告是一種勇敢去愛的行為——像母親照顧孩子一樣去愛別人的方式。當她在黑暗、擁擠的監獄中等待處決時,她必須面對自己的恐懼和焦慮、她的家庭關係,尤其是對她哺乳中的幼兒的依戀。喬伊斯·索爾茲伯里(Joyce Salisbury)在《佩爾佩圖亞的殉道》中提到,即使在她被監禁期間,佩爾佩圖亞也通過禱告對他人進行關懷,”在放棄舊的母親角色后,重新獲得了一個新的母親角色”。佩爾佩圖亞內在的禱告生活將她面臨的可怕死亡轉化成非凡的外在見證,向世人見證了基督和基督徒們經歷的苦難。禱告承托着佩爾佩圖亞走過生命之門。

卡西亞尼 (Kassiani):無盡的恩慈

卡西亞尼(約805年-865年)是拜占庭的第一位女性讚美詩作曲家。卡西亞尼出生於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的一個貴族家庭,學習了聖經和希臘經典著作。她生活在第一次聖像破壞運動期間——即刻意破壞基督教聖像的一個歷史時期。卡西亞尼是一位繪畫雕刻愛好者,她認為聖像有助於禱告,是窺見神的奧秘的窗口。因為這個信念,她被鞭打。卡西亞尼與其他虔誠的女信徒和修女一起,定期探訪被流放者,安慰那些苦難中的人。後來,她成為修道院的院長,投身於慈善事業。

對卡西亞尼來說,禱告使我們沉醉於神無盡的恩慈當中。作為一個富有靈感的傑出詩人,她通過音樂進行禱告。她的800多首讚美詩和非敬拜用的詩句被保存下來。她最著名的《卡西亞尼的讚美詩》取材於《路加福音》7:36-50。在這首讚美詩中,卡西亞尼邀請我們體會那個用眼淚為耶穌洗腳、用香膏為他塗抹的女人的絕望心情。詩句唱道:”接受我淚水的泉源......你的恩慈無法盡數”。禱告向仁慈的上帝敞開了我們心中的悲傷。在《東正教的聖潔之母》中,伊娃·卡塔菲喬圖·托平(Eva Catafygiotu Topping)討論了卡西亞尼的讚美詩:”[有罪女人的]禱告,以絕望和內疚的呼喚開始,以信心和盼望的表達結束。這首讚美詩以迷失靈魂的意象開始,而結尾的意象是神以無限的愛的憐憫所救贖的靈魂”。禱告不僅僅是我們人類努力尋求上帝的方式——它也是上帝向我們伸出雙手的方式。

阿維拉的特蕾莎 (Teresa of Avila):繁盛的花園

阿維拉的特蕾莎(1515-1582)是西班牙加爾默羅派修女、神秘主義者和著名神學家。特蕾莎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中長大,在奧古斯丁修女學校學習。在她的自傳《特蕾莎的生活》中,她描述了自己少年時的虛榮心,以及美好的友誼如何重新點燃了她的美德。20歲時,她進入了一個修道院。她廣泛的閱讀和靈修吸引她去仿效基督。1563年至1568年期間,特蕾莎主要在隱居中禱告和寫作。她後來創建了修道院和隱修院,並為修女和僧侶改革了加爾默羅教派。儘管由於改革而面臨宗教領袖的反對,但特蕾莎從神那裡感受到了撫慰和平安。在她的《完美之路》一書中,她指示我們想象慈愛的神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的朋友。

如果我們的生命是花園,特蕾莎的例子提醒我們,禱告就像水和陽光,滋潤着我們的成長。特蕾莎敦促信徒們效仿神這位園丁,培育我們生命的花園:”我們必須像優秀的園丁一樣努力讓這些植物生長,並不厭其煩地給它們澆水,使它們不至於枯萎,而是發芽開花,散發出最宜人的香味,為我們的主提供愉悅。然後他就會經常來造訪這個花園,為之歡欣,在這些美德中得到喜樂”。特蕾莎的花園比喻讓我們想起了耶穌請井邊的撒瑪利亞婦女打水給他喝的故事。我們不僅僅是上帝活水的接受者;我們被呼召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特蕾莎提醒我們,在禱告中,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園丁,參與着我們的屬靈成長。

許徐甘第大 (Candida Xu):慈憫的服事

許徐甘第大(1607-1680)是中國明清時代最傑出的基督徒之一。她是禱告促進我們將信仰表達出來的榜樣。甘第大從小就從她虔誠的基督徒母親那裡學會了每日禱告。成年後,她在自己的家中繼續相同的做法,召集丈夫、孩子和家人進行晚間禱告,閱讀靈修書籍。在46歲成為寡婦后,她在接下來的27年裡繼續通過慈善工作來服事神,包括支持耶穌會傳教士、建造教堂、印刷基督教經文和聖像,以及與殘疾人結為朋友。

對甘第大來說,禱告使她的生命更深地紮根於神,並推動她以憐憫的心服事他人。她的告解者(屬靈輔導),佛拉蒙耶穌會傳教士菲利普·庫普萊特(Philip Couplet)為她寫了傳記《一位中國女基督徒的經歷》(Histoire d’une Dame Chrétienne de la Chine),描述了甘第大的虔誠行為是如何從她堅韌的信仰中生髮出來的。學者蓋爾·金(Gail King)的 《所有女基督徒的典範:十七世紀的中國女基督徒許徐甘第大》,描述了”[甘第大]每天的開始是在她家小教堂的十字架前禱告半小時”。金強調說,甘第大是 “一位以信仰為主要行動動因的女性”。甘第大的個人禱告和集體禱告促發了她對病人和窮人充滿了愛的服事。

Article continues below

免費時事通訊

更多時事通訊

伊格納西婭·德爾·聖埃斯皮里圖·桑托 (Ignacia del Espíritu Santo):大膽信靠

伊格納西婭·德爾·埃斯皮里圖·桑托(約1663-1748)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種族隔離和偏見。她的父親是中國基督徒,母親是菲律賓人,1663年3月4日在馬尼拉的中國市場(Parián de Chinos)受洗。在這一時期,華人與菲律賓其他人口是隔離的。當伊格納西婭年滿21歲時,她沒有結婚,而是向神父尋求指引。通過 “屬靈操練“,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和辨別,她決定追隨屬靈呼召。在當時的西班牙殖民統治下,教會機構拒絕接納本地人從事宗教工作,因此伊格納西婭住在耶穌會總部後面的房子里。

在經歷困難或難以確定的時候,禱告使我們能夠大膽地信靠上帝。對伊格納西婭來說,禱告是她腳前的燈。她虔誠的生活、禱告和工作很快吸引了其他菲律賓婦女平信徒聆聽她的教誨並與她一起生活。伊格納西婭和她的女伴們被稱為beatas(宗教婦女)。她們有規律地禱告,經常禱告到深夜。她們通過施捨和勞作,克服了歧視和貧困。與伊格納西婭在生活中常經歷到的排斥相反,她接納所有種族的各年齡女性進入她的宗教社團。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考驗,但伊格納西婭完全信任上帝,把她的負擔放在上帝面前。伊格納西婭大膽的信靠使她成為神平安和真理的器皿。

朱莉婭·富特 (Julia Foote):開放的餐桌

朱莉婭·富特(1823-1901)是非洲衛理公會錫安教會第一位被按立的女執事。她作為聖潔佈道者講道超過50年。在她的自傳《從火中奪取的烙印》中,朱莉婭講述了她作為父母曾是奴隸的自由黑人在紐約的成長經歷。由於種族歧視,朱莉婭不可以上學,她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字母表,感到非常高興。她在8歲時學會了主禱文。”當我能夠重複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時,沒有任何語言能夠表達我那顆可憐的心所充滿的喜悅。 ”

在她的婚姻生活中,她感受到強烈的傳道呼召,但由於她的性別,受到了來自家庭和非洲衛理公會的阻撓。丈夫去世后,朱莉婭成為非洲衛理公會錫安教會的一名巡迴佈道者。她在白人和黑人中傳福音,並挨家挨戶地主持禱告會。朱莉婭是婦女和非裔美國人的忠實代言人。雖然沒有孩子,但朱莉婭強調讓兒童開始禱告的重要性。她宣稱:”無論我們多麼年輕,也無論我們多麼無知、多麼罪惡,我們都能夠禱告”。她的話提醒我們,神的宴席是包容的,向所有願意來的人開放。

莉莉婭斯·特羅特 (Lilias Trotter):令人驚嘆的美

當語言達到其限度時,視覺藝術可以成為表達禱告的一種神秘而美麗的方式。莉莉婭斯·特羅特 (1853-1928年),一位前往阿爾及利亞的英國傳教士,通過她的水彩畫來禱告。受衛斯理聖潔團體”崇高生活運動”的影響,莉莉婭斯跨越了社會階層的界限,向她出生成長的城市——倫敦的邊緣人群伸出援手。她養成了花時間禱告的習慣,閱讀聖經,並在大自然中聆聽神的聲音,在那裡她感覺到神”通過所有的生物說話”。年輕時,莉莉婭斯就是有天賦的藝術家,得到了一位有影響力的藝術評論家的關注,他敦促她全然投身於繪畫。然而,她卻把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事工中。她最終放棄了成為職業藝術家的夢想,選擇成為一名傳教士。由於她的健康狀況不佳,被北非宣教團拒絕,她和另外兩名婦女獨自冒險前往阿爾及利亞。莉莉婭斯後來作為宣教士在阿爾及利亞工作了約40年之久,並使福音在阿爾及利亞本土化。

最終,莉莉婭斯再次拿起了畫筆,袒露、表達了她對神、對土地、對人的愛,以及對神的造物所教給她的生命真諦的愛。在紀錄片《許多美麗的事物》中,莉莉婭斯的畫作打開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感知到了神令人驚嘆的美。莉莉婭斯的藝術、事工和禱告習慣指引我們從神的造物中學習,與我們的造物主在美麗中同行。

愛麗絲·卡霍庫魯納 (Alice Kahokuoluna): 新鮮空氣

對於愛麗絲·卡霍庫魯納(1888-1957)來說,禱告是基督徒生命的氣息。她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中長大,成為夏威夷福音協會按立的第一位夏威夷女牧師。她忠實地在教堂服事,並在丈夫去世后,在夏威夷摩洛凱島照顧麻風病人。在那裡,她被稱為”愛麗絲媽媽”。

在內爾斯·費雷(Nels Ferré)的《加強屬靈生活》中,愛麗絲談到了從夏威夷人的禱告實踐中學習:長時間的冥想和預備。她注意到原住民如何在他們的禱告中”注入生命氣息”。愛麗絲不是匆忙地進行禱告,而是花時間與上帝同處。在愛麗絲31年的看護者生涯里需要承擔許多責任、經歷許多情緒波折,而她在禱告中注入了很多生命氣息。愛麗絲的榜樣邀請我們在與神交流時要全神貫注,不要着急。當我們靜下心來在神的同在中安息,神就將生命氣息注入我們和我們的禱告中。

Susangeline Patrick是密蘇里州堪薩斯城拿撒勒神學院的世界基督教助理教授,也是NAIITS(一個專註於從本土視角探討神學問題的神學院)的教員。

翻譯:平凡的瓦器,校對:湉淙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español,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