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記得第一次看到它時的感受。 那是在1984年,奧運會在洛杉磯舉辦。 全球各地的家庭圍坐在發光的電視機前,奮鬥和勝利的故事湧入他們的客廳。
我當時只有八歲,如痴如醉。 火炬傳遞、開幕式、卡爾·劉易斯(Carl Lewis)、埃德溫·摩西(Edwin Moses)、瑪麗·盧·雷頓(Mary Lou Retton)的非凡表現,一次又一次,美國國旗在獎牌儀式上飄揚、流着淚的運動員唱着我們的國歌——這一切都讓我着迷。 最吸引人的是男子體操隊贏得了金牌。 我的靈魂升騰起來。
或許你見過大海邊碼頭上的海鷗。 當風向恰好時,鳥兒只需伸出翅膀,就可以騰駕於的氣流之上。 就是這種感覺。 那是一個夢,一種渴望,也是靈魂的飛翔。
這種渴望改變了我的生活。 它激勵我開始了體操職業生涯。 當我躺下入睡,它使我的腦海充滿輝煌畫面。 它支撐着我度過無數次的訓練和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傷病。 它把我帶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大洋彼岸,當我成為了全國青少年全能冠軍和國家隊成員。 它甚至把我帶入了一所我根本無法負擔的大學,並在大一時讓我為斯坦福大學獲得了NCAA(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的冠軍。
然後,它卻轟然傾倒了。 在1996年奧運選拔賽前的幾個月,我從單杠上摔下來,摔斷了脖子。 轉眼間,我的體操生涯以失敗告終,我還被判處終身脊柱損傷和慢性疼痛。
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我相信那段經歷充滿了上帝的旨意。 宇宙充滿了目的,處處滲透着意義。 正如詩人所寫,“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詩139:16)。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這有 什麼 意義? 如果只是以受傷和失望告終,那麼這數千小時的訓練和艱辛的目的是什麼呢? 這 其中的意義何在?
當我在電視上觀看東京奧運會時,同樣的問題進入我的腦海。 又一次,我們看見在不可能的困難面前獲勝的故事。 我們也看見更多失敗的故事。 許多運動員發現自己的故事突然斷了脈絡。 傷害和意外介入其中。 原本被期冀獲勝、甚至將主導比賽的運動員紛紛落敗。 如果稱這些為“失敗”聽起來會顯得刺耳,那或許是因我們還沒有認識到失敗可以是一個怎樣的夥伴。
事實上,奧運會都是關於失敗的。 奧運會毫無疑問地引發了大量的失敗。
絕大多數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根本得不到獎牌,更不用說金牌了。 許多在一個項目獲得金牌的選手在其他項目中也會落敗。 然後,當然,絕大多數人早在爭取進入奧運代表隊這一點上就失利了。
以女子體操為例。 僅美國就有數百萬女孩練習體操,每年都會有數萬人參加比賽。 然而每四年最多只有六個人能進入奧運代表隊。 如果有一百萬個女孩因看了西蒙娜·拜爾斯(Simone Biles)或蘇妮莎·李(Suni Lee)的比賽,懷着奧運夢報名參加體操班,也許其中九十九萬九千九百個女孩將無法圓夢。
當然,在這條道路上會有一些小小的勝利。 但即使是那百萬分之一進入奧運代表隊的體操運動員,也會對失敗愈加熟悉。 學習新的技巧和新的常規動作都勢必經歷無數次的失敗。 即使是像拜爾斯這樣具有絕對優勢的體操運動員,也必須在看似無止境的連續失敗中奮力堅持。然後當她踏上奧運舞台時,她的故事可能會變得更複雜。 美國隊的每一位體操選手都經歷了她的成功和失敗。 傑德·凱里(Jade Carey)前一天晚上還在哭泣,第二天就戴上了金牌。
重點不是要批評運動員。 重點是失敗對於運動生涯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奧運夢激勵着全球數千萬甚至數億人去追求他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但在為這些夢想奮鬥的過程中,如果幸運的話,他們會超越他們本來要成為的人。
我曾向許多奧運選手詢問他們的經歷。 他們都公認的一點是,這經歷從來都不僅僅關乎奧運會本身。 這其實是關於在努力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他們成為了怎樣的人。 很大程度上,這是失敗對他們的造就。 勝利,當它真來到時,也是弔詭的。 它威脅要除掉失敗所成就的一切。 勝利對靈魂更危險,失敗卻更有教益。
“失敗使我們更強大”並非只是一句世俗格言。 失敗並不總是如此。 有些失敗如此具有破壞性或如此徹底,以至於很難找到一條救贖的路徑。 一些失敗把我們變得苦毒而不是更好。
然而,若我們願意從它的指引中學習,失敗可能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最好的事。 《聖經》中充斥着失敗的故事。 如果亞伯拉罕和摩西未曾失敗,他們能成為信仰的典範嗎? 大衛能寫出他的詩篇嗎? 《傳道書》中的夫子試圖在屬世的追求中找到意義,我們卻因他在失敗中獲得的智慧而蒙福。 如果彼得和保羅未曾因他們的失敗而謙卑,他們會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嗎?
回首往事,我才看得清晰。 失敗——我一路所經受的失敗,以及因受傷而未能進入奧運代表隊的失敗——如此深刻地塑造了我,以至於我幾乎不知道若沒有它我將會成為誰。 它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盡頭。 它讓我學會了憐憫。 它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許多罪孽和缺陷。 它讓我看到我需要一種超越自己的力量。 它照亮了上帝的恩典。 在某些方面,奧林匹克夢想扮演着類似於律法的角色(羅3:20,7:7)。 作為一個完美的理想,它激發了我們的努力、失敗,並最終承認我們的弱點,和對神的完全依賴。
與其他無論是否進入奧運會的運動員一樣,我的體操生涯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掙得幾個閃亮的金牌榮耀時刻,而是為我接下來的生活做準備。 它從來不是為了讓我成為冠軍。 而是要將我培養成一個器皿。
在我的職業生涯結束后,一位年長的體操運動員告訴我:“你學會了如何在一件事上做到出色。 現在把你所學到的一切都拿出來,在其他方面也有所建樹。” 這似乎是很有幫助的建議,也許這也正是當時的我需要聽到的。 但我那時還未能拋開對勝利的崇拜。
現在,25年過去了,回首過往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對於運動員和我們所有經歷過失敗和失望的人,我想說:你已經學會在與神的團契中經歷失敗。 現在再去失敗一次,把失敗當作朋友來迎接。 因你的失敗會磨鍊你,如果你允許它這麼做的話。 它將越來越多地塑造你,使你成為基督的模樣。 在變得像基督的過程中,你會成為榮神益人的器皿。
提摩太·達林波爾(Timothy Dalrymple)是《今日基督教》的總裁兼CEO。 在Twitter上關注他@TimDalrymple_。
翻譯:許珏

Subscribe to Christianity Today and get access to this article plus 65+ years of archives.
- Home delivery of CT magazine
- Complete access to articles on ChristianityToday.com
- Over 120 years of magazine archives plus full access to all of CT’s online archives
- Learn more
Read These Next
- Trending
Died: Pat Robertson, Broadcast Pioneer Who Brought Christian TV to the MainstreamWith CBN, “The 700 Club,” Regent, the Christian Coalition, and a run for president, he changed evangelicals’ place in public life.FrançaisIndonesian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 - From the Magazine
Eve’s Legacy Is Both Sin and RedemptionThe first woman tried to get free of God. But when she aligned herself with God’s purposes, she became the ‘Mother of All the Living.’ - Related
A Tale of Two New York City PastorsOne formed me. The other entertained me.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 Editor's Pick
PCA’s 50th Anniversary Comes During a Season of GriefPresbyterians expect less fight and more fatigue as they gather following the Covenant shooting and the deaths of Harry Reeder and Tim K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