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沒有如此這般地宣告對耶穌的信仰,那麼在為受逼迫的教會禱告時,我們的生活樣式其實在同情那些逼迫者。我這樣說或許聽起來過於激進,但請考慮這一點:如果逼迫的目的是讓基督徒的見證沈默,而你或我讓自己的見證沉默,那麼我們的行為便更像逼迫者,而非更像受逼迫者。
基督教在全球南方的少數民族和窮人之中特別蓬勃發展的現象,展示了一種社會經濟的變遷,朝向窮人、被邊緣化的人—就像第一世紀耶穌的門徒一樣。但尤其是在公共神學領域,學者只與其他學者互動,與現實生活不完全有連結。如果我們關心公共生活,就需要學者與基層群眾交流。
洛桑報告告訴全球基督徒,新的與舊的基督徒正接力向世界傳揚使徒時代的見證。在關於MBB(穆斯林背景基督徒)的段落中,《大使命現狀報告》卻以在殘垣破敗中的盼望作結語,預言「一個新的教會將從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中醒來,上帝的光輝將重燃傳統信仰結構的灰燼。」
川普的當選將在外交政策、對外援助、宗教自由和文化趨勢等方面影響全球的福音派群體。本刊採訪來自非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中東共22位福音派領袖對川普再次當選總統的看法,以及這對他們國家福音派的實際影響。一些國家的基督教領袖指出,對他們來說,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都沒有太大差別。
努力改善我們身處的社會不是世俗化的行為,而是愛。對社會袖手旁觀不是愛,而是世俗化的行爲。
從僵化的思維模式中醒來,我們才能更全面地看到完整的真理。在這個許多人只渴望基督,卻不願與教會有關係、想要耶穌卻拒絕馬利亞、渴望亞伯拉罕的神卻不接受亞伯拉罕的家庭的時代,伊斯特揭示這些選擇是錯誤的選擇。思考關於教會的神學常是從教會「誕生」那日開始(五旬節)。但伊斯特表示:「我們(教會)並非在故事快結束時才出現,而是從故事一開始就存在。」
在我們的英文雜誌上
CT中文
每月通過電子郵件將時事通訊傳送給訂閱者。訂閱這一時事通訊。